第九十四章收人(2 / 2)
要想在乱世中求存,最好的就是自强,壮大自己的力量。只要力量够了,再遇上小股乱兵乱匪,双溪镇的百姓们就会只能逃只能避,而是能够勇敢地抵抗。力量再强一些,小股的兵匪甚至会被震慑到,绕路而行,不敢近前。
小小的一个镇子,自然不敢奢望能够与上万的大军抗衡。但也正因为是一个小镇子,其实他们不用考虑大军压境,怕的就是小股的乱匪散兵溃兵……
“姑娘,小的明白了!”程充郑重应诺,拱拱手,下了掩体,命人打开大门,招呼着人将外头的流民放进来。
想明白了,程充对吴小桐的认可更深了一层,同时,生出真心的钦佩来。
一个娇惯着长大的小姑娘,经历了痛失亲人、家破人亡种种打击,一般的早就吓坏了,只会哭泣了吧?可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单薄清瘦的身体中,却有一颗极聪慧极坚强的心。
她拒绝优渥的富贵生活,只因为不愿寄人篱下;
她勇敢面对种种危机,只为了保护镇子上百姓的安宁;
她大胆地收容流民,是善良是不忍,但也思虑周全安排妥当,将可能发生的麻烦危险降到最低……
这样一个人,哪怕只是个女子,哪怕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却让颇为自负自傲的程充诚心佩服!在他不知不觉的时候,已经将这个‘三房遗孤’,当成了自己的‘主子’,信任、维护。
很快,流民们被放进来,寨堡的大门重新关闭。
陈平安被召来,负责记录,程充则亲自维护着秩序,按照吴小桐吩咐的,让有老有小的家庭率先登记安置。
也有那么几个人不满,嚷嚷着质问着,为什么不先给他们安置……
不用吴小桐理会,程充已经带人将闹腾的最厉害的两个人捆了……其他附和之人登时噤声,再没有人敢质疑什么,更没人敢闹事了。
吴小桐则让霍氏和刘婶子带了几名妇人去收拾闲置的屋子安置流民,她自己则跟徐寡妇一起,熬了几大锅面疙瘩,用水桶挑了,给流民们送过去。
之所以做面疙瘩,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个做起来最快,水烧开了,下调好的面疙瘩,再烧滚了,也就好了。而且,加了盐末儿和干菜段儿的面疙瘩比稀粥有味道,营养也丰富些。
到了这里,吴小桐就是最普通不过的半大孩子,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疙瘩送到冻得面色青白的老人和孩子手里,看着他们大口大口地吞吃着,她既欣慰又心酸,同时,还有些忧虑。
为了局势安定,她是准备多收留一些带着老人孩子的家庭。但收留了这些人,很多都没有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低下,无疑多出许多张等着吃饭的嘴……尽管去娘收获的稻米还有不少,胡家的地窖里还存着不少粮食,但前前后后多出三四百张嘴了,再多的粮食也不禁吃啊!
又一转身,她看见一个头发花白蓬乱的老妇人,敞着棉衣揣着一个大概只有几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人递给了老太太一碗疙瘩汤,老妇人并没有管怀里的孩子,而是径直自己端着碗喝起来。吴小桐看的发怔,刚刚看到这老妇人贴身揣着婴儿,还有些感动呢,没想到拿到吃的竟不管孩子,只管她自己了!
就在她发怔的时候,那老妇人已经飞快地将一碗疙瘩汤喝的见了底。然后,就见她吹着碗底上剩余的一些面疙瘩,然后伸出一个手指,抿了一团面疙瘩喂进婴儿的口中!
吴小桐瞠目一瞬,方才醒悟过来。
老妇人并非只顾自己,她只是将面疙瘩汤表面相对稀薄的汤汁喝掉,剩下的浓稠的面疙瘩则留给怀里的婴儿!
再看她一下一下抿了面疙瘩喂着怀里的孩子,缓慢的,耐心的……尽管,那脏兮兮的手指一下一下地抿进孩子的嘴巴,让人有些难以接受。此情此景看在吴小桐眼中,却没有半点儿嫌恶,有的只是感动。
转身,吴小桐寻了一只汤匙送到那老妇人的面前,却看见那怀里的婴儿已经吃饱了睡着了,老妇人则一手紧紧裹着婴儿,一手拿着那只饭碗舔着碗底剩余的食物。
“你……”
吴小桐一出声,那老妇人一哆嗦,差点儿把手中的碗丢了。
吴小桐连忙退后一步,尽量放柔了声音,微笑道:“别怕。我就是问问你,还要不要,我再去给你添一碗?”
老妇人瞪视着吴小桐看了一回,这才将碗递过来,然后,在吴小桐转身的时候,听到老妇人哑着嗓子说了一声:“多谢!”
吴小桐脚步顿了顿,转回头微微一笑:“不用谢!”
这一回,吴小桐又端回一碗面疙瘩的时候,没忘了给老妇人的碗里放一把调羹。老妇人看着碗里的调羹,微微怔了怔,然后转了转饭碗的角度,仍旧直接用碗喝起来。西里呼噜喝了大半碗面疙瘩,剩下浓稠的不好喝了,这才将碗放在蜷曲的腿上,拿了调羹一下一下刮着送进嘴里。
吴小桐没有停在她面前,而是张罗着一群流民,维持着秩序,只用眼角的余光关注着那个老妇人的一举一动。
等到那老妇人喝完了,把碗底子也刮光了,过了一会儿,吴小桐才不显刻意地转回来,拿了空空的饭碗,低声道:“你抱好孩子跟我来,我给你安排个住处!”
那老妇人抬头看看吴小桐,然后抱着孩子起身,默默地跟在吴小桐身后。
吴小桐将这一对老小带进一所打扫好的房间,房间不大,低矮破旧,却朝阳向暖,屋里没有多余的物事,却有一大团干爽柔软的稻草和一床旧棉被。
将孩子用棉被裹好了放在稻草上,看着孩子睡得香甜安静,老妇人似乎才放松下来。
吴小桐转身离开,片刻回来之后,给她端了一盆温热的水来:“婆婆,来洗一洗吧!”
老妇人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抹诧异,却没有拒绝,缓缓起身过来,直接拿起盆沿儿上的布巾,沾了温水,转回去给婴儿轻轻地擦了手脸,这才转回来,洗手洗脸。
洗干净了手脸,老妇人又缓缓地梳理着蓬乱的头发,重新在脑后结了个小小的发髻,这才抿着头发,看向吴小桐,展开一抹温和的笑容来,深深福身行礼:“多谢小哥照应了。”
吴小桐摆摆手,闪了闪身子,避开老妇人的礼,然后开口询问:“看婆婆一个人带着这么小的孩子,不知道婆婆可还有别的家人?若是走散了,我就去大门口叮嘱一声,让人注意着些,万一看见,也好让婆婆与家人团聚。”
老妇人脸上闪过一抹悲恸之色,眼圈儿瞬间红了,却强忍着没哭出来。好一会儿,才摇着头道:“没了,都没了……”
很快,吴小桐就从老妇人的讲述中了解了老妇人的身世。
这位老妇人原本住在庐州南郊,家里也小有资产,家境殷实。有一个独子,有一双孙女孙子,儿子管着家里的一个庄子,儿媳温柔孝顺,孙女孙儿可爱……日子过得平时而美满。
但几次过兵之后,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抢光了。老妇人的儿子在上一次齐军北伐是被强征了去,下落不明。儿媳妇则在一次外出洗衣时遇上了乱匪,被祸害了又残忍杀害。只剩下老妇人带着一双年幼的孙女孙儿,偏偏又一次遇上大战,双方驱逐百姓,清理战场,老妇人被迫带着只有五岁的孙女还几个月的孙子随着流民南下。
一个老妇人,自顾尚且勉强,更何况还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出门第三天夜里,孙女儿起身到一旁小解,一去再没回来。老妇人抱着孙子找了半宿,也没找到孙女的影子。天亮了,她只能放弃寻找,抱着孙子跟着流民继续南下……
尽管强忍着,却毕竟太过悲恸,说着说着,老妇人眼中涌出两行泪水来,顺着脸颊无声地滑落。
吴小桐拿了布巾子给她,让她擦了泪,稍稍缓和了些,安慰了她两句,就转而问起情势来。
老妇人尽管年纪大,却言语清晰,脑子清明,倒把所见所闻都清楚地说了。
吴小桐了解到自己想要的情况,宽慰了老妇人两句,端了半盆污水辞了出来。
忙碌了大半天,才将收容的这一批流民安置下来。
吴小桐拿着陈平安记录的人口册子,缓缓翻着,一边听着陈平安的汇报:“一共二百八十七人,有老小妻儿的一共五十九户,二百三十八人,剩下的四十九人,有兄弟、姊妹的还有二十二人,独身一人的只有二十七人,其中成年男子十二人,妇人五人,孤儿十人。”
吴小桐微微皱着眉,听着陈平安汇报完毕,随即转向程充道:“询问过那些单身的男人了么?”
程充瞥了陈平安一眼,回道:“十二名单身男子,包括被捆的两个,其他十个已经问过了,都愿意参加到巡逻队中去!”
吴小桐轻轻点点头,垂眼思忖片刻,道:“将那两个刺头儿锁了手,交给我爷爷,让他带着去山上砍竹子去。我今儿看过了,那些房子闲置的久了,好些都破旧不堪了,天气暖和起来,雨水也就多了,许多屋顶子都要修一修,至少能够遮风避雨……而且,如今的房子还是太少了,许多都是五六口、甚至七八口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多砍些竹子,再采些石料,天气再暖和些,就分出人手来,逐步清理那些烧毁的废宅子,重新起些屋子。”
众人又商议了一回,吴小桐又单独叮嘱了程充一回:“这几日你要受累多注意着些,看着不安稳的,就锁了手发到山上砍竹子采石头去。一定不能出事!”
------题外话------
收了人,才能做更多的事,才能快速强大起来,应对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