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害人先害己(2 / 2)
当然,曹参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朝中之所以不动,一则朝中大臣都是当年刘邦一手提拔的,他们大多都是功臣,虽然这个功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之分,但只要知道他们是功臣就足够了。还有一点就是,功臣们在朝中的分量很重,即便是极个别的“干部”在权色下略有迷失方向,但这无关大局,其他人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如果一上任就马上开涮了他们,只怕会引来动乱。而各封国就不一样了,他们一向要听从朝廷的调遣,不听调遣的后果详情看一下彭越等人是怎样死的就知道了。
曹参对这些封国重人才远小人,一来确保封国的安稳,二来又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真可谓用心良苦。
治国之道
曹参上任之后,花拳绣腿似的出了两招后,就再无举动了。因为他马上就变成了一个酒鬼,整天在相府里把酒言欢,不亦乐乎。长此以往,朝中一些大臣就看不下去了,一些人就去劝曹参远离酒色了。而曹参对这些登门造访的人并不拒绝,他来者不拒,热情地欢迎他们的到来。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劝说,还是无济于事。
相国整天花天酒地,劝说无效后,其他人也都纷纷效仿。于是朝中出现这样一个风气: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大宴、小宴、天下宴,宴宴杯酒情。眼看整个大汉王朝都快要被酒给淹没了,一些正直的老臣就去惠帝那里告状了。此时的惠帝刘盈因为不满吕后独权专政,但在“无可奈何权落去,无计再把权夺来”的情况下,同样也是整天沉溺酒色,醉生梦死。
听了老臣们的话,他有些不耐烦,搪塞道:“朕知道了,你们先回去吧!我先派人去查查。”搪塞归搪塞,过场总得走,刘盈没有直接找曹参,而是找到曹参的儿子曹密。
曹密得到了皇帝的“委婉”提醒后,回到家里自然得跟他老子曹参说:“父亲继任相国后,新皇年幼,朝中大事理应由父亲去处理,父亲现在整天喝酒,只怕要误事啊!”
“混账。”曹参一听怒发冲冠,立即给曹密安排了二百板刑伺候,他给儿子定的罪是:儿子管老子的事,没大没小。
曹密无缘无故挨了打,不干了,他托着被打烂的屁股去找刘盈讨说法。这件事是因为刘盈而起,刘盈当然要给他说法了,于是第二天退朝后,刘盈让曹参单独留下来。
“是朕让曹密劝你的,你怎么能让他受这样的皮肉之苦呢!”
“臣让陛下忧心了,罪该万死。”曹参跪地道。
“相国一向是个恪尽职守之人,如今却为何不思进取呢?”刘盈问。
“陛下与先帝相比,哪个圣明些呢?”曹参突然来了个反问。其实问这样的问题很需要勇气和胆量的,还要看对哪个皇帝说,若不是柔弱仁慈的刘盈,这样的话很可能就要祸从口出了。
“我不如他啊!”果然,刘盈没有一点生气,反而如实地回答。
“那么陛下,以臣的才能跟萧何相比又怎么样?”曹参接着又问。
“恐怕也不如吧!”刘盈还是实话实说。
“陛下说的对极了。既然是这样,先帝和萧相国把所有的法律法规都制定好了,如今我们只要照他们的规章制度做下去就行了。如果想来个创新,再弄一些新的东西出来,只怕反而会多出些事端来。”
刘盈没有再说话了,略有所思、略有所悟,吟出了一首随后流传后人的民谣:萧何制法,整齐划一;
曹参接替,守而不失;
做事清净,百姓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