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来淮水(1 / 2)
最快更新兴唐最新章节!
“启禀父皇母后,儿臣想修书。”李贤伏下说道。
“你何来此意?”李治惊讶地问。
在唐初修书可不是一件小事,隋唐更替之际,各种战争精彩纷呈,动辄就是几十万人规模的大会战。可是存活下来的老百姓五不足一,各种图籍多有毁失。藏书最多的只有皇家、各大世家,因此许多大儒来自名门世家,亦是此理。想要修书,必须翻看各种原始的史料,一人不行,需许多人协助才能修书,而一些重要的史籍,只有重臣才能得以进出。
因此修书,特别是修史成了重臣的特权。还有一例,昔日魏王李泰要修《括地志》,李世民也大意了,十分高兴,准旨,于是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一起撰写,卫尉供帐,光禄司供饮食,许多文学与贵族子弟立即竞相投奔。李泰要焰也随之起,隐隐凌驾于李承乾之上。
所以李承乾做了许多荒唐的举动,固然是他不争气,也是气极之下自甘堕落的。
还有一例,为了巩固李弘东宫地位,不仅让名臣兼任东宫职位,又让文学人士与名流,在东宫修书。但太子长大后,地位稳固了,李治又开始想入非非,也没有再让东宫修书了。
要么就是武则天注书,但她始终是皇后,也没有想到她最后会是女皇。因此无论怎么注书,以后还是太后,一个权重的太后,一个权轻的太后,不会去登基。
所以李贤说完后,李治立即惊讶警惕起来。小六子来势不简单哪!
“父皇,是这样的,儿臣翻看《后汉书》,又看了各种注释的版本,其中多有错漏之处,许多注释让人啼笑皆非,因此儿臣不自量力,想重新修注一下。”
“德儿,你太急了!”武则天冷冷说道。
几个子女当中,对太平公主武则天是最喜欢的,中间的原因不仅是老小,有感长女的死,武则天心中一直有歉意。其次就是李弘,生李弘时,武则天在感业寺里当着尼姑,一边光着大脑袋瓜子,一边拜佛念经一边奶孩子,这个中的滋味只有她才能感受。心情不好,又没人服侍,李弘没有照料好,长大后开始体弱多病。
这一切,李威都不大清楚的。这也由于她强势的性格有关,宁肯送去匕首,都不肯送一顿马粮。这些暖心窝的话,除了对丈夫外,对他人说不出。
因此,对李弘也很关爱。但爱之越深,恨之越切。儿子长大了,不念母子当时的艰难,处处与自己作对,武则天动了数次杀机。但后来突然改变过来,依然在继续做着她恼怒的事,可也能知道问寒问暖了。权利放不下的,可略略能尝到做母亲的感觉。原来不觉得,就是儿子到西南都没有觉得。可自离开洛阳,感到有些凶险了,心中又后悔起来,数次想到其中的好处。
至少除了小女儿外,其他三个儿子都没有亲热地拉着她的手,甚至动情地抱着她。甚至后悔自己没有劝阻丈夫。
李贤这个小动作,不要说她了,连李治也休想瞒过。大哥一走,机会难得,做太子不可能的。于是采取迂回战术,先修书,堂而皇之的借修书之名,与重臣以及文学才士交往,或者对其拉拢。
“母后,儿臣不解。”李贤朗声说道。
父亲的话还听听,这个母亲嘛,可不会听,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大哥对她如此委屈求全,还要处处紧逼。老三的媳妇说杀就杀,还用活活饿死的手段去杀的。若是以后侥幸得承大统,首先就要将她打入冷宫,还天下一个太平!
“本宫常在宫中听说你刻薄,今天才知道你多刻薄。你大哥那样待你,如今前往青海浴血奋战,而人在长安还在练军,筹集物资,并没有离开京兆,你就急不可待了。本宫怎么养出你这个儿子!”武则天也气着了,以前说长子不听话,但就是长子几年前使了一些小手段,也不敢如此大声与自己还嘴!
“母后,儿臣还是不解,修书为何对大哥不利?那么母后修书该作何解释?”
“放肆!”李治喝道。
“是。”
“既然你想修书,那么就去修吧,朕下诏,让张大安、都水监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史藏、周宝宁助你。”
“是,”这一回李贤声音更低了。这些人连同张大安在内,皆是善长文学之人,然而不仅此的,大多数皆是对他亲近的大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雍王党。看来父亲依然在掌控着大局。
李贤离开了,武则天抱怨道:“陛下,为什么你要答应?”
“弘儿离开了,朕也心感后悔了。可诏书已下,弘儿性格又倔强,若学习显儿轮儿他们,不赴青海,朕也不怪罪,不然朕也不会保留李敬玄的大总管之职。可前面诏书一下,后面就立即离开洛阳。朕又不好反悔,重新下诏书让他回来,那样前线将士会立即失去士气。”这是自我安慰的话,但也确实有一些愧疚之意,也确实不好再召李威从长安返回洛阳,不去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