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辽东攻略 下(2 / 2)
另外,用海运向山海关运送粮饷,也比陆运拥有更多的优势。陆运必须使用大量的人力,速度也慢,往往粮食还没运到,先被运粮的人吃掉一多半;海运却只要有风即可,占用人力少、运量大、速度快,在这个没有火车和汽车的年代,实在比手拉肩扛的陆运便捷太多了。
而之所以选择山海关,而不是同样临海的宁远或是其他什么地方,正是因为朱由检充分考虑到渤海的特殊地理和气候因素。渤海是内海,冬季大部分地区会封冻,包括山海关以南的天津卫等地都会结成厚厚的海冰,船只无法靠岸。而且后金军还可以涉冰而过,当年觉华岛就是因此覆灭。
可是在渤海之中,偏偏就有一个不冻港,那就是秦皇岛港,也就是现在的山海关。道理说来也简单,因为渤海南、北均有大河注入,北面是辽河,南面是海河和山东诸河,惟有山海关附近没有大的河流入海。淡水比海水的含盐量低,更容易结冰,因此山海关的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这样一个战略要地,朱由检当然要牢牢守住。
至于具体的守法,朱由检打算以经过改编的祖大寿部为主,尤其是李崇瑶一手带出来的关宁铁骑,应该是山海关守军的核心。这支部队不仅要守城,还应该可以随时出动,骚扰辽东的后金军民,让皇太极也尝尝“敌驻我扰”的滋味。
至于满桂、赵率教等部,则分驻于蓟州、宣府、大同等方向,因为朱由检知道蒙古人早晚会倒向皇太极,历史上后金军六次入关,前五次都是途经蒙古草原,从上述地区突破。朱由检并不指望满桂和赵率教能阻挡后金军,只要能起到个预警和迟滞的作用也就行了。而且没必要和敌人硬拼,只须死守城池,因为后金攻击的真正目标也不是那里。
辽东攻略的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死守京师。因为朱由检经过反复盘算,认为对付八旗铁骑,再没有比京师更合适的战场了。
首先,京师对敌我双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对后金来说,攻陷大明的都城,当然是个极大的诱惑,历史上皇太极第一次率军入关,正是直取京师,酿成“己巳之变”。
而对大明来说,京师也绝不容有失,因为这是皇帝和朝廷的所在地,沦陷就意味着亡国。故而只要有外敌攻击京师,天下勤王兵马就会云集响应,京师内的军民也会同仇敌忾,奋起杀敌。
对朱由检自己,这也正好应了“天子守国门”之说。皇帝就是一面旗帜,如果皇帝战斗在第一线,自然对大明全体臣民是个极大的激励。而如果像南宋一样被迫向南迁都,那就将极大地动摇国人抵抗满清的决心,极大地降低皇帝和朝廷的威信,甚至不用鞑子打,国内都有可能自己乱起来!
当然,朱由检可不想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一样,真的来个“君王死社稷”。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有点盼望着皇太极来攻打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