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先行调研(一)(1 / 2)
最快更新匡政之路最新章节!
下了中巴车,苏望站在富江镇的三岔路口,国道继续向左走,再走大约一公里左右便接上一座横跨曲江的公路铁路混合大桥的右边桥面,直通大江的对岸,向南梁县方向继续前进。看小说就到--沸腾文学--~而一条省道从那里分出,直通渠江县目前的县城渠阳镇。在那里,从南梁县方向过来的右行道也分了出来,接上大桥左边的桥面,过江之后再穿过一个铁路涵洞,在三岔路口前面五十米的地方与国道重新汇合。
三岔路的另一条直接通向富江镇镇区。据说富江镇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唐朝时就曾经是这一带的县治,到了宋朝却成了军事要塞,县治迁移去了南梁县城。在明朝时县治迁移回渠阳镇,一直延续至今。
三岔路口上立着一块大广告牌,上面却画着一对夫妇牵着一个小女孩,满脸灿烂地走在阳光和飞鸽之下,顶上是一排大字“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富江镇以前就是曲江上有名的商埠码头,上连黔中、桂宁两省,下通庸山、鼎州等诸地,通过云泽湖可直通长江和江夏,曾经货物齐集,千帆连云,人称“小江夏”。解放后这里又通了铁路和国道,成了郎州地区南部交通重镇。现在水运虽然没落了,但依然连接着渠江、南梁、舞阳、龙标四县三十多个乡镇,成为这些乡镇通往外界的重要中转站。
繁华的富江镇没有什么几天一场,天天都像在赶场,人流熙熙攘攘。周围众多乡镇的百姓们或乘船、或坐车赶到富江镇,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购入所需的日用商品。[]匡政之路160
苏望看了一眼周围,三岔路口可以说是富江镇最繁华的地方。除了立广告牌的地方是一个大土包,对面则是富江镇汽车站,来来往往的汽车都在这里上下客。马路另一边则是一排的门面商铺,门前堆满了各色的商品,从锅碗瓢盆到衣服化妆品,应有尽有。不少商铺门口还放着两个喇叭,拼命地放着这几年流行的歌曲,从《水手》、《选择》到《是不是我不够温柔》,不过放得最多的是《心太软》。站在三岔路口,在无比嘈杂的声音中听得最清晰的就是“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苏望先过了马路,来到汽车站对面,然后顺着人流,从一溜的商铺前面慢慢地向富江镇里面走去。
七月的太阳很毒,但是依然阻挡不了来自各乡镇百姓们的热情。他们有的穿着土布短褂,有的穿着的确凉短袖衬衣,拎着蛇皮袋子,拉着自家的小孩,一家家慢慢地逛着。【--沸腾文学沸腾文学--】有的年轻小伙子穿着t恤,上面印着他们自己也搞不明白的英文字,有的甚至戴着一副蛤蟆镜,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地嘻嘻哈哈从街边走过。偶尔看到一两个穿着很时髦的人,手里拿着一款让人瞩目的模拟手机,站在最显眼的地方对着话筒拼命地在喊,声音甚至快要盖过了《心太软》。
苏望感觉这富江镇的繁华程度甚至要超过义陵县城,但是却有一种乡镇特有的杂乱和一点小家子气。
走到镇里,繁华和喧闹便慢慢变淡。汽车站那边是一水新修没几年的新房子,走进镇里,一眼看去的都是老房子,有明清时代的大院子,有民国时期的连排小宅院,只有零零星星的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红砖楼房错落在其中。
转进这些巷子街道里,刚才还回响在耳边的喧哗就像被一道门帘挡在外面,寂静一下子包围了苏望。踩着荆南西部特有的青石板路面上,毒辣的阳光似乎也变得柔弱了一些。街道上行走的人并不多,当地的居民似乎都被吸引到三岔路口那边去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老人坐在自己家门口晒着太阳,低声说着什么,更多的则是眯着眼睛像是在打盹。小孩子穿着夏天的衣服,有的甚至光着屁股,几个、十几个成一群,嬉笑着从街道上跑过,打破了寂静。老人们只是转过头或睁开眼睛,很宽容和慈爱地看了一眼这群精力过剩的小屁孩子,然后继续自己的轻语和打盹。
在老街里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苏望沿着一条小路从防洪堤的一处闸口处穿了出来,直接到了曲江边上。这里刚好是一处临时码头,几个水泥墩子和木板搭建的浮台周围停着十几艘船。这种船是曲江很常见的篷船,只是船篷被去掉,全部敞开,船尾部加了一台柴油机,便成了可搭客十几二十人的民用客船。
有的船直接靠在浮台边上,乘客们纷纷从船上跳到浮台上。有的船与浮台有段距离,中间搭了块木板。船在动,浮台也在动,乘客们下船时都比较紧张,那些挑着箩筐或其它东西的乘客们更是危险。其中一个中年男子箩筐里的东西有点沉,刚踏上浮台时颠了一下,他脚步一个蹒跚差点掉到江里去了,幸好旁边有好心的乘客扶了他一把,这才让他站稳。
乘客们汇集到岸上,继续向三岔路口涌去。不少客船下完客又调了一个头,向自己的始发地驶去。每艘船都有自己的航线,对应着周围某几个村,路程从半个小时到一两个小时不等。还有部分船则转到远处停泊下来,船老大们指挥着人维护柴油机,清扫船舱。他们的路程比较远,再转回始发地估计都要到下午去了,还不如等在这里,再过两三个小时就应该有人要准备回去了。
看到这些在江波里微微浮荡的民用客船,苏望眉头不由微微拧了起来。对于靠近曲江边上的一些村庄而言,坐船是最便利也最实惠的出行方式。可是这些客船看上去安全性很有问题。看着这些给百姓们带来出行便利又带来安全隐患的客船,苏望心里默想了好一会,然后把目光落在了百姓们带来的货品上。有鸡鸭鱼,有自己种植的蔬菜,有艾草糍粑等自制食品,有竹制品,有山上采的中药材,等等不一。
苏望不由暗暗盘算了一下,富江镇虽然繁华,但常住人口不到两万人,又没有什么大型厂矿,而且富江镇有很多人口也是以务农为主,要想消化这些东西,恐怕有一定难度吧。
苏望沿着江边继续往前走,过了这处简陋的民用码头大约两百余米是富江镇正式的码头。水泥建筑的码头很牢靠,但是被铁制货船给占满了。旁边有一艘飘着国旗的铁制小轮船,船体上涂着一行大字“航道管理”,下面则是一行小字“富江-001号”。
再过去几百米则是巍峨的公路铁路混合大桥,它横跨着整个曲江,高耸的身影需要仰起头才能看清楚。穿过桥洞,看到桥那边的远处江边有一处地方停着一艘船,似乎是挖沙船。岸上来来往往跑着几辆车,好像在修建什么东西。
苏望看了一会便掉头往回走。沿着镇上的水泥大路又回到三岔路口,喧闹又一次包围了苏望。
现在是十一点多钟,临近正午,周围各乡镇该来的人基本上都来了,熙攘的人群、嘈杂的声音,还有太阳晒在路面上腾起的暑气,很容易让人心烦意乱。
汽车站专门停车的空地过去则是一个小农贸市场,里面有摊位的多是富江镇当地居民,外来的乡民则只能把自己的东西摆在外面的马路上,蜿蜒过去足有一两百米长。而在商铺尽头有一个大空地,更聚集了数百位外来的乡民,成了一个自发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