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远征召令(2 / 2)
第二方面,那就是刘易实行了一个类似于全民皆民的政略。每夺取一个地方,军队控制大局,文官掌握官府大权。在推行土地改革的同时,将所有的百姓青壮都组织起来,要不,让他们成为汉军的后备兵员,要不,让他们成为地方守护自己家园的自卫队。
如此,军方打击那些敌对的势力,扫清地方的山贼土匪,地方官兵及自卫队配合。这样一来,让那些不法之徒根本就没有其生存的土壤。所以,当初新汉军每收复一地,便能安定安稳一地,使得其地很快便能恢复正常的生产,其地的发展也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正轨。
第三方面,官府引导,这个也起到了最要的作用。官府分配资源,引导百姓劳作。让官府所治理的百姓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就只需要埋头苦干,尽力的去劳作,刷获更多的劳动价值。
如此,经过近两三年来的发展,当初就算是受到天灾人祸最严重的地区,现在也能够发展了起来。当地的百姓,已经完全不用朝廷的救济,已经能够依靠自己的生产自给自足。
尽管,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地方没能有剩余价值缴纳给官府,勉强能做到自给自足。但是,这已经足够了。那些地区,他们不再需要朝廷调拨钱粮振济,那就等于是没有给刘易拖后腿。如此,大汉朝廷,就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支撑大汉大军的远征。
因为,现在的大汉,原来新汉朝的地区,如原来的司隶州、并州、关中等地,这些地区的生产总值,就已经足够供养着大汉的数百万大军。何况,后来岭南一带,南洋一带地区,早已经能够为大汉提供大量的粮食物资。如此,就算幽州、冀州及中原地区,这些才收复一两年的地区还没能对大汉朝廷有太多的支持,但只需这些地区,不再需要大汉朝廷调拨钱粮,那么就算是完成了他们发展的任务。
何况,实际上,就算是最后收复的许都、陈留等中原重镇,现在的发展势头都非常强劲的。从第一年开始,这些重镇,便能按月或按季度,向朝廷缴纳税收。这个,也多得曹操投降,如果真要强行攻取这些重镇的话,一定会对这些地方的经济造成很大的打击,不可能会有那么快就有税项的收入。
刘易了解到现在大汉各地百姓顺治,钱粮充足,军备整齐充分之后。心里大喜,马上召集朝中大员,召集内阁阁老等等,一起商议远征事项。
这一次远征,刘易要以一个狂风卷落叶之势,席卷天下。
经商议之后,刘易决定组建一支人数在两百万人马左右的远征志愿军。
若是刘易原本的计划,是打算一次出动三百万大军的。但是一众阁老都认为,虽然现在大汉顺治,但毕竟真正一统大汉江山的日子太短,才不过是两年的时间。如果一下子将整个大汉的精锐大军都派了出去,那么大汉内部就显得太过空虚。
尤其是,大汉现在融合了那么多的小数部族,这些小数部族,他们现在还拥有着一定的自主权,并且,势力还比较大。如西凉的胡人,氐、羌等部族。他们虽然归顺了大汉,并且,也接受了官府的治理,可是,他们的部族,实际上并没有被削弱,他们现在,并不算是与汉人融合,而是在学习汉人的文化。万一他们作乱的话,那么没有足够的汉军镇压是不行的。
还有,北方的鲜卑族,他们与氐、羌等族的情况差不多。
另外,一众朝廷大臣也考虑到,西北大漠虽然已经是大汉的领土,当年称雄西北大漠的匈奴人已经被灭绝,但是,不要忘了,还有北匈奴人。一旦那些北匈奴人返回西北大漠,那么汉军肯定要出兵对其进行镇压打击。如果汉军精锐都随刘易从南洋方向远征了,那到时候大汉又如何抵敌北匈奴南归进犯之势?
刘易基于众臣的考虑,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只征召两百万的汉军。
如此,征召各军将的命令,便如雪片一般飞向了全国各地。
刘易第一时间,自然就是征召甘宁、周泰、蒋钦等一众水军大将回来待命。令甘宁、周泰、蒋钦以及洞庭湖太守吴懿、曲阿太守周尚等人,将所有的大战船集中在出海口,等侯汉军大军前往出海口登船。当然,在大军还没开赴之前,他们得要负责利用那些能在内河航行的战船,运送军马及物资,先将一些物资上船等侯。
当然,同一时间征召的,还有各地的水军将领,他们也要负责协调船只,为这一次远征服务。各地的私人商船也同样在征用之列。还有,江东军方面,因为孙策与周瑜等一众江东军将,早已经率江东数十万军马前往南洋,所以,刘易只是命令他们,做好屯积粮食,搭建军寨迎接汉军大汉的准备。
之后,特令公孙度将军坐镇高丽半岛,继续肃清不臣服大汉的高丽异族。但若兵力充分,可派一军让其一子统率,与在高丽的甘宁水军一起前往曲阿等侯刘易,到时随刘易一起远征。
特令公孙瓒,坐镇东北,他的军马不抽调。毕竟,东北地区太大,汉异融合不可能是短时间之内的事的,所以,必须要留下大军镇摄那些异族人。
又令马腾、皇甫嵩、郝昭、潘凤、高顺等一众军将,坐镇西凉及西北地区。
另外,刘易想了想,特意再令数员大将留守京都。只要先稳定好自己的大本营,这才放心出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