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招兵买马(2 / 2)
按照李毅华的想法只要是人才,就有培养的必要,所以他要付宝荣发现人才就先签下来,这样以后公司就可以不畏惧任何拍摄。李毅华还成立了编剧部,编剧出身的李毅华太知道编剧的重要性,编剧一剧之本,可以说没有烂的导演,只有烂的编剧。
后世香港电影的没落,很大成分就是没有好的剧本,加上那个类型电影赚钱都一窝蜂的拍摄,造成烂片成堆。李毅华规定公司的剧本必须经过编剧部的审查后,然后由他签字才能拍摄,这样就避免烂片的拍摄,浪费公司的资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招聘,李毅华还真的找到了人才,可以说收获颇丰。在招录的名单中,李毅华发现了黄永衡、张书平、麦兆辉等。李毅华的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后世他们的面容,还有他们的成就。
黄永恒生于1959年,在香港土生土长,中学时代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他毕业后在电影器材租赁公司工作,开始接触电影拍摄工作,并认识到不少摄影师,后来加入摄影组,在1981年晋升为摄影助理。在镜头背后工作二十多年,黄永恒参与电影作品接近五十部,当中包括杜琪峰的《阿郎的故事》(1989)、吴宇森的陈木胜的《天若有情》(1990)和韦家辉的《和平饭店》(1995)。
张书平原籍无锡,曾于加拿大修读电影。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美术指导,曾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奖。
麦兆辉是近年备受瞩目的编剧与导演,擅长营造独特风格及角色。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是我国着名的导演、编剧。
看到这些未来香港电影的顶梁柱,李毅华恨不得仰天嘎嘎怪笑几声以次来表示自己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忽然间他觉得自己好象一个奸商。
数日后的一个晚上,李毅华在一间酒店里订了宴会厅他要宴请全公司的员工。在一个颇为宽广的厅里李毅华举起盛饮料的杯子站了起来运足了丹田之气向周围围成几桌的员工说:“今天我们能在同一间公司做事,就是我们的缘分,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大家的能力在龙胜影业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龙胜影业你们不只是有优厚的待遇,还有足够展示自我的空间。我的要求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把一切都做到最好同时我也会把最好的给大家!”
这开场白显然赢得了每个人的欢迎,对于有才华的电影人来说钱固然重要,可是能发挥才能是最重要的。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才华被湮没,就好象没有人愿意自己被人当成傻瓜一样!
厅里猛然响起一阵叫好之声后,跟李毅华合作愉快的杜克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老板就凭你这句话我们现在就已经很渴望早日开工了!”
李毅华看着豪迈的洋鬼子,开始越来越喜欢他了,和这样的人交往真的非常简单,省的太麻烦,“工是有得开的,不过在这之前我还想再说两句!”
“我们都是做电影的这是我们的职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把每一部电影拍好。”李毅华看着年轻的员工,这就是公司未来的希望,也可以说是香港电影未来的希望,“钱我们要赚,可是在这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把电影做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抢钱,而是真正的做电影!”
“华仔,讲的太好了,我们一定会把电影做好,而不是做一次性的,因为做好电影才能赚大钱。”付宝荣接过李毅华的话说下去,经过一次小成本赚大钱的洗礼,他是真的发现做好电影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