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刚柔相济(2 / 2)
原本认为无甚威胁的司马如兰,此时开始发挥出本领,而乔双愁的三轮强攻,除了第一轮斩伤了杨绛衣外,后两轮竟全都无功而返,这两名女子联手,居然好象已有能与他的双刀相抗之力,这使得乔双愁不禁开始气恼了起來。
这一轮的对峙仅有片刻,乔双愁疾步向前,双刀飞旋再度抢攻而上,这一次他的攻击目标已不是杨绛衣,而是司马如兰,乔双愁出身武士世家,曾经历百战,临敌的经验甚为丰富,应变当然也不慢,他本來认为受了伤司马如兰是对方较弱的一人,但是此时她既已对自己造成了威胁,先行除掉亦是正确的选择。
手无兵器的司马如兰只能躲闪避让,二十招过后,她已退了四五丈远,一个闪躲不及,左腿上被长刀划出一道三寸长的伤口,鲜血直流,而接下來的数刀若不是杨绛衣出剑及时挡开,她定然避不过去,情势再度岌岌可危。
这一次乔双愁已不再撤步回退,而是运刀如风,继续强攻,他既已抢得了先机,自是不能让对方再有喘息的时间,非要一举击杀不可。
三个人的拼斗极是迅捷,转眼之间又再战二十招,虽有数招极是凶险,司马如兰却并未再被砍中,乔双愁的狂攻竟全然无功。
这其中的原因,却在于杨绛衣,只因为乔双愁的大多数攻击,全都被杨绛衣挡了下來。
先前杨绛衣和司马如兰双战乔双愁,出手时其实是各自为战,并未真正地“联手”,毕竟她们以前从未见过,本不相识,对彼此的武功也全不熟悉,联手合击也就无从谈起。
而经过这数十回合拼斗之后,情形却已有所不同,寻常之人自是不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就了解同伴的武功,但是杨绛衣和司马如兰却均非常人可比,她们两人的共同之处,是皆有超越凡人的天赋,对于各种武功招式的都能够过目不忘,领悟之能更是极佳。
面对强敌,两人都知道各自为战无法敌过对手,交手时有意无意间互相合作的次数便越來越多,在乔双愁全力攻击杨绛衣之时,司马如兰以“拈花指”牵制,减轻了杨绛衣的压力,而乔双愁转向攻击司马如兰,杨绛衣的“赤血”剑也替她挡下了大多数刀势,使司马如兰能够勉强躲避。
拼斗得越久,杨绛衣和司马如兰对彼此的武功招式就越是熟悉,相互之间的配合也就越多,渐渐已能够做到互为攻防,尽管乔双愁占得上风,却难以再伤到二女,一时之间,双方已变成僵持之势。
从一开始三人交手,到如今已过百招之多,一旁华不石的双眼始终眨也不眨地盯着战局,他所的倒并非是二位如花似玉风姿卓然的美女,却是手持着双刀的乔双愁。
眼下杨绛衣和司马如兰虽能支撑一时,但乔双愁却始终占着上风,其中的原因,便是这位东瀛武士的刀法实在太快,又太过犀利,且长短双刃攻守有度,招法精妙,俨然已有刀术大家的气象。
如今只有杨绛衣能够抵挡乔双愁的双刀劈砍,司马如兰则无抵挡之能,甚至连闪避也十分勉强,需要杨绛衣相助。
“大力伏魔剑法”的守势虽是森严,但杨绛衣要回护同伴,就只能一味防守,全无反攻的机会,而司马如兰又不敢轻易欺近对手:“拈花指”对乔双愁虽是有一点牵制的作用,想要真正击中他却是难能。
这般下去,乔双愁仍是占得稳胜不败的局势,随着双方越打越快,杨绛衣和司马如兰终会有疏忽的时候,一露破绽被乔双愁所乘,便会败落。
华不石心中十分清楚,要改变此局势,就必须尽快找到破解乔双愁刀术的办法。
若是中土的武功,见多识广的华不石或许还能找到一些门道,然而东瀛的刀术虽是相传源于唐朝的古剑法,如今却已过了近千年,经过许多发展改进,与中土各都门派的武功都大不相同,共通之处甚少。
而乔双愁的刀法也实在太快,长短太刀劈砍而出几近无影无形,只能从他肩臂姿势來判断其出手方位,要辨识其刀法路数就更是难了数倍,即便华不石再聪明,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出门道,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华不石观望了良久,依然沒有多少收获,然而就在忽然之间,这位大少爷瞧见了甲板上一道道的裂痕,心中倏然有一道灵光闪过。
这些裂痕横七竖八,长短深浅不一,已有六七十条之多,全都三人交手之时的刀剑所划,其中杨绛衣“赤血”巨剑划出的痕印较少,大部分皆是乔双愁的太刀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