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相声艺术(2 / 2)
王:我学什么专业呢
苗:人家当年在文学院(王:哎) 进修的是进口挖掘机修理
王:我学的什么
苗:进口挖掘机修理啊
王:我怎么不学手扶拖拉机驾驶呢
苗:这可能是第二专业吧
王:哪有这专业去有在文学院学这个的吗 我怎么不上蓝翔技校去呢我
苗:我没有上过大学呀
王:您问呐
苗:那您学的是
王:中文和历史
苗:中文和历史(王:哎) 人家这了不得 (王:哼哼) 跟人家这个就没法比虽然我俩是发小 一块长起来的
王:对对对。。。。。。。
这不是后世有名的青啊曲社的苗阜和王声吗?
听完相声后,邹远航找到了苗阜和王声,表示自己很欣赏他们的表演,希望投资成立靑啊曲社,在华夏的京都和安西等地同时开设靑啊曲社茶楼,邀请他们两人一起参股,并由他们两人不定期进行相声表演,弘扬华夏的相声文化。
当然邹远航也亮出了自己是远航投资公司的高级顾问的身份,表示自己决不是找两人寻开心的。
这时候的人,没有人愿意花钱听相声,因此只有成立茶楼,他们的工资就来自茶水费的收入。
苗阜和王声从小在一个大院里长大,两人在小学时代都喜欢上了相声,这不就试着到茶楼进行搭档表演。
当第二天,邹远航拿出了100万人民币的支票的时候,两人彻底相信了邹远航的话。
两人开始联系几位当地的曲艺爱好者,正式成立了安西靑啊曲社。
邹远航让两人自己选择谁做“靑啊曲社”的班主,两人商量后最后还是苗阜作了 “靑啊曲社”的班主。
后来,苗阜认为当年班子能成立并一直走到现在,纯属偶然。“当初谁也没想到靑啊曲社能成,还能有人掏钱买票,还能有100多个人跟着我们吃饭。”
为了能让靑啊曲社能登上大舞台,邹远航又投资100万,在京都一连办了三天相声大会。
演出结束当天,靑啊曲社茶楼正式登陆京城。在茶馆最初的三个月,他们每天排演新节目,包括返场小段在内重来没有重样的。他说,也就是这三个月没重样,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来听相声。”五个月之后,相声开始卖票了。每天的门票收入一两万块钱,他们的工资也随之上涨。
青曲社一炮而红,让社里的年轻人都雀跃不已。
后来,青曲社已经发展到100多人,其中既有年近八旬的老相声艺术家,也有二十出头的“90后”新生代演员。邹远航投资给他们在安西办了两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声园子,每年,还会从小园子走到大剧场,举办一些大型相声专场演出。
在两人的表演中,古代典籍、诗词及传统艺术始终是贯穿节目的主线,而一个个古今中西结合的“包袱”,如主线上的颗颗宝石不断为观众制造“笑果”。
在相声《智取威虎山》中,不仅京剧、秦腔经典剧目被纷纷提及,当演员一嗓子秦腔吼起,唱词却是“赛伯坦星球上,那汽车人。。。。”
为了保持节目的“老味儿“,青啊曲社专门请来了相声大师郑小山、相声鼻祖张玉堂之子张长锁等老艺术家为节目把关。郑小山说:”他们在坚守传统与不断创新中找到了一条路子,这说明观众还是喜欢有“文化味儿”的节目。“
“我们一直很默契,也就怪了,我俩在一起,连眼神都不交流,都知道对方要干什么,他张嘴我就看见他盲肠了。有次和候耀华先生做节目,候先生就说你两谁都别离开谁,一分开都完。“
谈及搭档王声,苗阜表示对方也有他“不能忍”的地方:“他是我很少见过的不计名利的人,老话说无欲则刚,他就是有点太刚了,社里上上下下他都训过,在节目和青啊曲社管理上,从来不留情面,这也让他得罪不少人,我也说过他不少次,结果就是我也被训一遍。 “而在王声看来,苗阜的“江湖气“同样值得商榷:”无规矩不成方圆,可他比较随性,讲义气应该,可是管理上不能马虎,我老说他慈不带兵,义不掌财,不过好在他听劝,现在有了社团例会制,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两生活中从不吵架,红过两次脸都是为了社团发展上的事,这反而让我们越吵越亲,说一路走来,其实想想真不容易,其实就是信任,我们两我觉得是伯牙子期之会,高山流水之缘。
不过对未来,两人却不想重复郭德a纲、王自建等人的“单飞”惯例:“让我们能一路走来的,可能就是对相声的执着,就是觉得在一起痛快,我们少年同窗,现在同道,我也相信会一直一路同行。离地三尺三,刺破青天锷未残,希望同仁们团结起来,披荆斩棘,为中兴华夏曲艺努力。(未完待续。。)<.收藏</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