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无题(1 / 2)
对于皇帝的深远算计,王一宁并不知晓。但只看眼前的好处,却也得佩服皇帝的精明,尽管他不知道后世惯用的“招商引资”这个名词。
“大人放心。”王一宁恭谨地答道:“大城镇的商铺已经统计过半,最多再有一个月就能全部完成。等到开春,有些商铺的修缮,也要纳入以工代赈的项目之内。”
袁可立微笑颌首,说道:“光是农耕,还不足以尽快重建辽东。商业繁荣,货物来往,方显辽东经济之复苏。”
王一宁点头赞同,这是报纸上讲过的,农耕是根本,而大力发展工商,方能更快地提振经济。
不只辽东,朝廷对其他地方的建议也是一样。只不过,在辽东的重建过程中,给予了商会更大的优惠。
可以预见,将触角伸入辽东的将不只是中华商会,江南商会和海商总会将是最有力地竞争者。
有竞争,官府才能占有主动权,在重建辽东的时候,让各大商会为辽民多让利。
章程已经定下,商铺将采取竞拍,先是大商会,后是小商家,谁都可以参与。
地点最好的,自然是大商会的囊中之物,就看你的眼光够不够长远,是不是更有资本。
“返乡辽民的安置也正在统计规划,争取在春耕前完成。”王一宁不待袁可立询问,便先进行了汇报。
返乡辽民的数量很大,目前安置的是战争时期在沿海岛屿避难的,不断投奔到光复区的,以及新解放出来的。
按照制定出来的优先原则,退役官兵和军属可以随便挑选村镇,甚至是城内的空宅;光复区的百姓则排在第二位,他们也为战争出了力;新解放的只能排在末尾,哪里有空地就安排到哪里。
而从关内返乡的辽民,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只能是由官府分配,也没有了选择的自由。
当然,有钱人除外,你要在城内买房,经营他业,官府除了登记入籍,也管不着。
至于开垦不在官府丈量耕地之外的荒地,朝廷也有优惠政策:两年不收赋税,垦十给二。
同样的,官兵参与春耕,则享受垦十给三的优惠。待到退役时,一并加到发放土地的数量里。
可以看出,朝廷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主要思想便是不白白役使。不管你是老百姓,还是士兵,干了不白干,对自己总有好处,也能激出更大的积极性。
其实很多人都看出了皇帝的脾气禀性,他振臂一呼,你只要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就总会有你的好处。
这样的例子很多,海商总会、中华商会便是最典型的。一个垄断海贸,一个垄断北方边贸。都是给皇帝捧过场,为国家出过力的,都没有亏待他们。
袁可立对王一宁的工作十分赞赏,正想着让他下去休息,王一宁却向他诉说了心中疑惑。
在袁可立幕下干了多年,感情有,还很不错。王一宁不向他询问,向谁询问?况且,有些问题是不好宣之于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