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敲定职位(1 / 2)
次日一早,天刚亮不久,众多的文武大臣已经在两仪殿里等候。
三省六部的官员都来了,还有其他几位大唐的关键人物。
尚书省的尚书令武德年间一直都是李世民担任着,这也是为何贞观年间没有尚书令的缘故。
尚书省左仆射现在是空阙,右仆射是裴寂。
中书省中书令有两人,一人是萧瑀,一人空阙,原先是窦威,但他武德元年不是死了嘛。
门下省侍中有两人,一人是窦抗,他现在在益州,一人杨恭仁遥领。
他现如今是凉州总管,正在抚慰西北,所以这个职位现如今是由陈叔达坐着,只不过没名头。
而这些人就是大唐的宰相们。
尚书省底下还有六部,三省六部制嘛。
吏部尚书现如今是空阙,原先是由李纲兼领着,现在是由李建成管着。
民部尚书郑善果,就是大名鼎鼎的户部,后来改名的原因就是避讳李世民的名字,就跟李世勣后来叫李勣是一个道理。
礼部尚书原先是李纲,后来空阙了一年,现在由唐俭担任着。
兵部尚书原先是屈突通,现在空阙。
刑部尚书原先是萧造和皇甫无逸一人担任一段时间,现在是由窦诞担任。
工部尚书以前是独孤怀恩,现在是由武士彟担任,也就是武则天他爹。
发现没有,这些人全部都是李渊的亲信,不是亲信的待一段时间就会撤下来。
有些位置空阙很多,没人就那么放着也不安排。
李渊对于爵位很大方,但是对于这种实权职位,那是看的很重很重。
除了这些文臣们,武将倒是不多。
李神通肯定在,李秀宁原本不在,被王运给喊了过来,因为王运说用的到,所以李渊也就同意了,其他人你想有意见只能憋着。
接下来就是刘弘基,武职是右骁卫大将军。
长孙顺德,左骁卫大将军,柴绍,左翊卫大将军。
屈突通,秦王元帅府行军长史,殷开山,秦王元帅府行军司马,他俩只要李世民打仗,一直都是这个职位。
除了这些没人了,因为这些是此次东出的主要人物,李渊的亲信有很多一部分都在镇守各地。
而很多后面鼎鼎有名的将领,现如今都是在李世民和王运的麾下。
众人坐在殿里没有说话闭目养神,静静的等待着李渊的到来。
没一会李渊到来,众人连忙起身走向中央,等李渊坐好以后,众人躬身行礼:
“臣等拜见陛下!”
“众卿免礼。”
虽然两仪殿议事,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但李渊没让他们坐,那就只能站着。
而站着的原因,就是李敬拿出了很多封诏书宣读了起来。
王运静静的听着,前面是给李世民等人的。
封李世民为征东大元帅,此次东出陕东道,也就是整个中原和山东地界的所有事物,全都归他掌管。
屈突通除了元帅行军长史,还封了陕东道尚书右仆射。
殷开山除了行军司马,还封了陕东道吏部尚书。
长孙顺德封了行军总管,陕东道兵部尚书。
接下来的是给王运的。
王运被封为征东副帅,征北大元帅,河东道、河北道所有都归王运掌管。
说这个所有事物,是因为大行台是主管兵事的,就算那些麾下尚书也是一样。
比如吏部尚书安排的就是军中职务,民部尚书安排的就是军中后勤。
现在除了兵事,其他的事物都能够安排,原因自然是地方拿下以后能够尽快的安排,让地方安稳下来。
柴绍被封为他的行军长史,罗士信被封行军总管,李秀宁被封为征北副帅。
最后就是一个李神通,两路大军共同的后勤总管,刘弘基和李元吉辅助。
到这儿基本就完事了,其他的麾下各种各样的职位,等李世民和王运定好了以后报上去李渊会安排。
刘弘基被安排到后勤不太正常,王运估摸着是李渊要防着益州那边。
李渊大笔一挥,能这么轻松的就把这么大的事物主要人员给定下来,华夏历史上的皇帝估计他是独一份。
其他的就算是再厉害,比如始皇帝,那也需要和文臣武将商议一下,而李渊只和王运三人商议了一下。
这就是把兵权和战事交给自家人,任人唯亲的好处,虽然不像李世民手里一样文臣武将大爆发,但是最大的好处就是好掌控啊!
也是李家自己人给力,打仗猛的不行,各方面也都牛的不行,不然这种情况不可能做到的。
一番封职完毕以后,大家坐下开始商谈事物,主要就是东出的一切事物。
毕竟李渊封完就说了,今日不谈他事。
从早上一直商谈到了中午,饥肠辘辘的大家用过餐休息片刻以后继续开始商谈。
一直商谈到了深夜才算是把事情全都定了下来。
这已经是非常非常快速的情况,放在历朝历代的其他时候,这种大事,最少也得商谈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