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被迫下乡的知青(二)(1 / 2)
“安安这孩子怎么回事,他舅舅好心为他来讨公道,这…………唉。”。
周爷爷住的是市机械厂的家属院,周安的舅舅撕逼还是特地选在了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多啊
周安和舅舅走后,周爷爷和老伴也回了家,一位凌乱在风中的大妈站在院子里嘀咕道。
这孩子,难不成脑袋被驴踢了?怎么连好坏都分不清了,他舅舅好心来帮忙,他可倒好,反手还捅了他舅舅一刀。
“行了,走吧,走吧,回家吧,现在已经这样子了,你让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办?和家里撕破了脸,又能得着什么?还不如装不知道,没准老周良心发现,还能给他寄点东西过去呢。”大爷拽拽老伴的衣服,皱着眉道。
唉,这个可怜的孩子,亲爹现在生死未卜,爷爷居然又是这个样子。他也看不惯老周的行事,不过,能力有限,除了长叹一声,也做不了什么。
“你不是说梦话呢吧?向来只听说过为了亲儿子算计别人家孩子的,为了一个没血缘的外八路的孙子,算计亲孙子的,还真少见。什么东西!”大妈撇撇嘴,也跟着老伴回家了。
她可不相信周志峰会有什么良心发现。
她也心疼周安,不过,确实也是帮不上忙。
“老周真是……………”一位看热闹的大爷背着手,摇了摇头,看来老周的这位继老伴枕头风吹得不错啊,这都什么事儿哟。
“安安,你说什么?把周旭和周光也弄下乡去?”杨大海再次确认道,他怀疑自己耳朵花了。
“是啊,本来最开始的名单上,是周旭的,他亲奶奶不是心疼他吗?我就要让也下乡去!不只他,还有周光。老话不是说,受人滴水恩,要涌泉报嘛,我也准备给我这位继奶奶涌个泉呢。下乡这样的好事,她肯想着我,我也会想着她孙子的。”
周安爽朗地笑道。
来而不往,非礼也。
杨大海点了点头,外甥没糊涂就成,刚才他还以为外甥被人卖了还要给人家数钱呢。
“你准备怎么做?说出来,看舅舅能不能帮上忙。”外甥不吃屈的性子,一看就是随了他们老杨家。
当天下午,周安的爷爷周志峰思想进步,准备响应号召,把三个孙子都送到乡下做知青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机械厂家属院。
这年头,因为知青下乡的事儿,家家都愁坏了。乡下什么样儿,前面去的几批也有写信回来的,一个字,苦!
吃,吃不上。穿,穿不上,住,住不上。到了乡下,人整个就一泥腿子。而且还是这辈子就陷在乡下了。以后和城里的兄弟姐妹,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就是当父母的,伸出去的手指头再不一般长,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将来的人生中,差距这么大。
可每家都分摊了指标,不去又不行。有些心计的,就开始算计了。
像当叔叔的算计亲侄子的,当爹的算计继子继女的,多了去了。像周安他爷爷这样,胳膊肘往外拐的,不多吧,也有。刚开始的下乡名额是周旭的,大家也心知肚明。
就算不知道的,上午周安他舅舅刚来家属院闹了一场后,也都知道了,他周志峰不是个东西,用亲孙子把后老伴的亲孙子换下来了。
怎么才过去没多半天,风向又变了?就成了周志峰要主动把家里的孙子都送到乡下去?
当初为了把亲孙子留在城里,周志峰那个后老伴可没少找关系,这在家属院也不是什么秘密儿,当初名单下来的时候,上面有谁,大家都心里有数。
要是周志峰,或者说他的后老伴有这种精神,当初何必费那个劲花那个钱托人送礼走关系呢?
怎么一个卑鄙无耻的人突然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变得形象高大起来,这说的是一个人吗?
大家都半信半疑的。
不懂就问。有些人就上了周家的门,去打听这事儿。
“咦,安安没在啊?”几个吃瓜群众一进门,发现周志峰和后老伴,后老伴带来的儿子周建民,还有周建民俩儿子周旭,周光正在客厅里坐着,客厅的一角,周建民的媳妇正炒菜做饭呢。
“来,坐。安安这不是要走了吗,可能出去跟小伙伴们告别了吧。”周志峰解释道,心说周安也是的,他舅上午刚来闹这么一出,天都快黑了也不回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让别人看了可不就得多想吗。
“秀菊,安安要下乡吗?”王大妈扯了把椅子坐上,冲周爷爷的继老伴问道。
你们周家这消息,一会一变的,谁知道下乡的是哪个。
“嗯,对啊。”周爷爷的继老伴点了点头。“安安这孩子,一向追求进步,这不是,一听说要下乡,主动就报名了。结果,还引来了他舅舅误会。你说说的。这下乡的事,我们可没掺和,刚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还是他舅来找我们闹,我们才知道的。”
趁着这话头,再把她用周安换周旭的事洗一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