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被养歪了的侄子(完)(1 / 2)
方总督的嫡长孙家的大儿子洗三儿,京城的权贵们还是很给面子的,收到帖子的人家都到了。
当天,方家二房的姑娘掉进了湖里,被宗室里谨亲王一个庶子的庶子跳下去救了上来。
被救上来后,,二房这位姑娘当场就激动得晕了过去。
事情一出来,帝都权贵圈当下应该传遍了。
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当时,这事儿是冲着景安侯爷的亲侄女周子玟去的。
事发时,方家二房的一位姑娘,拉着周子玟去湖边玩耍,扯着她的袖子就要往水里带。周子玟外反应也快,侧身避过,直接反手把这位姑娘推下了湖。
周子玟回到家起,气得不行。
“当时那谨王爷家的庶孙,明显是早就在那儿等着救人了。”。
谨王爷是京城有名的干啥啥不行,生孩子第一名,家里妻妾无数,儿子女儿总共四十八个,孙子孙女一百多个。谨王府家的姑娘少爷们,在京城的婚姻市场,实在是不紧俏。
景安侯一听,当下脸色就黑了。
周子玟的父亲是景安候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在礼部任郎中。上任老景安侯没了后,景安侯疼惜几个弟弟,只是把几个叔伯们分了出去,和弟弟们并没有分家。
住在侯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景安侯的几个弟弟也不是什么惊才绝艳之辈,官职到现在最高的也就是四五品,还是熬资历熬出来的。就拿景安侯的这些侄子侄女们来说,出去走动也好,还是说亲也好,肯定是侯爷的侄子侄女的名头要更响亮一些。
这不,亲事上,就很提气,说的是宗室德亲王家的世子。德亲王是皇上的堂弟,在宗人府任左宗正。
德亲王世子风度翩翩,长相俊美,家世背景又在这里摆着,一直是京城少女的理想夫婿人选。当然,周子玟也不差,景安侯府的嫡出姑娘嘛,自身素质都是过关的,而且因为景安侯一族有个玻璃作坊,给姑娘的嫁妆都很丰厚呢。
这是看不惯他们景安侯府要结这门亲事?还是怎么回事?
景安侯当下就派管家去方家要说法。
当天傍晚,景安侯府见到了方家的帖子。
帖子来了,就见一见吧。是方家的二爷二奶奶上门的。
两人先是对周子玟差点出意外表示歉意,但也指出,都是无意之失。还送上了一份礼单。
景安侯更气愤了。
据侄女形容,当时在场的闺秀和丫环们多了去了,怎么回事,大家心知肚明。
能在豪门宅斗中活到现在的,没几个傻的。想想就明白,应该是方家二房姑娘算计周家的姑娘没成功还把自己折进去了。
真有诚意道歉,应该是让这位挑事的姑娘去家庙好不好?你是想坏事没成功,但是这事你毕竟做了。
既然做了,真想和解,就得拿出态度来,让我们知道,这事不是你们方家话事人的意思!
把别人当傻子,睁着眼睛说瞎话什么意思?
要是他们景安侯府把口气咽了,以后,别人会怎么看他们?会不会有样学样?也想坑他们一把?
反正要是不成,拿点东西道歉就是了。
要是成功了呢?搞不好景安侯就败落了,也就用不着道歉了。
他们景安侯府是缺钱的人家吗?啊?
景安侯当下把礼单退了。不要。
只是,这事儿,要是再纠缠,对侄女也不太好。侄女马上就要嫁入亲王府做世子妃,没必要因小失大。
两家梁子也算结下了。
在翰林院工作的周安同志听闻这个消息,立马找上侯府,“族伯,我这里有法子献上!”
他早就看方家不顺眼了!
不久,景安侯夫人的陪嫁书铺子就推出一本新书-------------《科举解题分析》。
这年头,市面上卖的都是四书,五经,各位大儒的文集,游记,诗集,还有就是话本。科举方面的书还挺少的。
好多大儒的学习笔记,都是要传家的。就是偶尔抄送一份送人,收笔记的人也要领大人情的。
这本书可以说是填补了行业空白啊。
铺里的伙计一推荐,读书人拿过来看几眼,就知道,这里面干货满满啊。分析得头头是道的,“感觉如大黄钟大吕般,这一撞,就撞开了我的文思!”-------------一位屡败屡战的老举人举着书,兴奋地说道。
能中举人的,家里条件都不会太差。也不差这本书的二两银子。九十九步都走了,当然不能败在这一哆嗦上。
买!买!买!
他们有时候去拜访个大儒,费尽力气也不一定能见到人家,就是见到了,受半天冷眼也不一定能得到指点。
相比较来说,这二两银子就合算太多了。
有些机灵的,直接买上十来本,反正也不算贵,还可以送人嘛。
有些老家外地的官员,特别是一些家族文运不昌的,看到这种好书,买上几十本送回老家的也不少。这样的书,确实可以传家了。
外地的书商看到商机也跑来谈批发业务。书铺子的掌柜就说了,两百本起,批发价,半价,一两银子就可以。书商们一听,这绝对合适啊,对半赚。这种书,根本不愁卖,甚至有可能他们还能赚些人情呢。
好多书商,都是几百本几百本甚至一千本的起批。这本书,永远不会过时。肯定不会砸在手里就是了。
于是,这本书,迅速地以京城为中心,以点带面,辐射到各地,红遍大江南北。
只要家里有读书人的,知道这本书,就没有不喜欢的。
只是吧,这本书吧…………中间的位置还附了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呢?袁总督,受了别人的救命之恩,结果,恩人求到他头上,让他帮忙要回自家子嗣的时候,他呢---------------------夺人子嗣相报!
周安是谁?他可是写话本子的高手!经历了这么多世界,他用话本子做武器,斗倒了好几个反派呢。
写到孩子被抢走的时候,周安把场面层层渲染,孩子的祖父母多么地伤心,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这么一本科举神书中,不伦不类地插这么个故事,定有深意啊。
大家就不由地问了,这位袁总督,影映的是谁?
----------------------都不用想,这人物绝对是有原型啦。文人嘛,有时候骂人就喜欢拐弯抹角的,俗称映射啦。没有原型凭空写这个话本出来,根本不可能。
其实只要一琢磨,方对圆嘛,应该就是方总督啦。再稍微一打听,果然,是他,是他,就是他!
天呐,震惊!方总督还有这么不堪的过去!
真没想到,方总督的人品,这么………平易近人,以前还一直以为他高不可攀咧。
这年月,官员也好,读书人也罢,都是要养望的。虽然好多人家,内里发生过更不堪的事,但是没有被曝出来啊。
明面上,大家对名声看得都是比性命还重的。
自古以来,救命之恩,讲究的是要涌泉相报,你不但没涌泉,还恩将仇报,过分了啊。
周安通过这个话本,把方总督的行为放大,展现在了全国的读书人面前。
话本里也提到,按理说,孩子亲爹是没了,但是祖父母并没有放弃这个孩子啊。他们的要求合情合理,袁总督张张口,就能还上救命之恩,还不用承担任何政治风险。
要知道,一般人,拿救命之恩找上门要报答的,最少也是于司法有碍的。为点银钱让别人还救命之恩的人很少。像什么给罪犯脱罪啊,都属于常规报恩项目。
但,就是这样,人家袁总督还是放弃了这个轻易从施恩人那里脱身的机会,选择了对他们落井下石。
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他为什么宁可昧着良心,也要帮一个边关大将抢孩子呢?
这么一个有趣的瓜,皇上既然也听说了。甚至周安的这本书,他也看过了。这个话本,也读了。
是啊,他为什么非要昧着良心,也要帮一个边关大将抢孩子呢?
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没有不多疑的。
景安侯府和葛副将的撕逼,皇上是知道的,撕逼都撕到他面前来了嘛。但是他还真没想到,还有第三方势力,居然方总督也掺和进去了。
是啊,为什么?
堂堂一品总督,需要去巴结一个副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