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战国(二十二)(1 / 2)
若是村长说慢一些,羲和就要自主说出温泉的事情。到时候村长说不说都有些尴尬,已经他们山上的温泉,知道的肯定不止村长才知。
好在她稳住。
再且这天然的温泉水,不论大小那效果都是一样好的。如此安慰一番,羲和便觉得不算什么了。
年二十九虽不是过年,但是家家户户的出行在外的儿女都归家团圆。除了子孙出征打战的,就算吃的不是极为丰盛却也热热闹闹的。
村长邀请羲和去用饭,入门便是四代同堂。一村之长多是德高望重之辈,此村村长虽然因为事事操劳有些显老,但实际年纪不过是强壮之年。如今是儿孙满堂,最小的孙女才刚满月。
挤挤挨挨十余人,进门便看向了羲和。
一脸皱巴巴笑意的村长日日得见,本来就不是什么好看的。羲和则不同了,一身红衣别着石剑石矛,玉面相照。
进来的一刻仿佛蓬荜生辉,屋中的烛火都更亮了。
不懂事的孩子叹一声,“好看姐姐!”
羲和对着孩子闻声浅笑,如此眼光可见是个有前途的。
“爹,这是?”
当日之景千钧一发,她一个女子在村长嘴里说的宛如神人临世救下村人,自然是感恩戴德又好奇不已。可惜,却半数在外的村人听着满村人赞叹不已,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堂中三个年轻壮汉皆是村长的儿子,除了老大外平日都会在外与人有劳务工作,不过略一推敲则能猜到来者。
毕竟他们这样的村落,是少有外人的。
“恩人快来坐!”
晚辈们站起身来,羲和往前一步便见一家最老的老太太坐在最上方拍着蒲团,“恩人来坐这里。”
老人相请,羲和从善如流的坐下。
老人家执着筷子,看向羲和坐下后有些显眼的兵器,浑浊双目眨了眨,“恩人,你那两根拐杖放下吧。”
“拐杖?”
老人家露出无齿浅笑,只是看着拐杖。
羲和清晰的看到了些许艳羡之色,眼角很快扫到角落处一根摸了多年的黑木拐杖。不同她的笔直细长,老人家的粗大一根,曲长蜿蜒的还能看出树枝的形状来。
她抿唇,看着这个眼神不好的老人家,“这是槊。”
村长大儿子连忙解释,“奶,这是恩人的兵器,不是上山的拐杖。”
老人家半信半疑,但身为村长的母亲总比那些村中的老人明白一些,嘴里含糊两句,“怪不得这么细。”
“母亲见笑了。”
村长出面来,他还记得这个纤细瘦弱的恩人是如何轻巧不眨眼的将土匪群杀尽的。人家说书的都说,武艺高强的人除了武艺便是兵器,这二者与义气一般是绝不能被人诬蔑踩低的。若是引得恩人不满……
“母亲平生爱美,她方才是说恩人的兵器好看!”
说罢,村长恍然自己胡说八道有点不靠谱。他迎着家中晚辈讶异的目光,小心的看过去却见恩人对着老母亲浅浅笑着,这笑意和煦如风带着几分纵容无奈的味道。
“……”说书先生不是这么说的呀?
却不知他这样的话语换个意思就是说,羲和好看。
毕竟他家母亲不错眼的看着她。
羲和对这个老小孩心生好感,坐得近了她几乎闻不到老人家身上的味道。要知道人老之后身体老衰,总免不得一些现实的窘迫。虽然是粗布一身,却是干净清爽。
再看堂上的男女老少的皆如此模样,心中有了定夺。
这顿饭吃的热闹,除了老人家时不时回头看着羲和与两根拐杖外。
清扫出来的三叔家说是举家离去,荒废了半年光景。虽然没有珍贵舒适的摆设,但床几皆在,却也说得上是个安稳屋舍。尤其这屋舍是个有前后院,入门有四间大房的屋舍。
可想而知那三叔家人口不少,偏偏离开这片富贵乡。
羲和在此一连住到有年轻辈者开始离乡做工,也看出这处村落的富足。
此地依山靠水,土地肥沃每年的收成中将税递交上去外还能有管的一家饱腹。更不要说水里游的,山上跑的,家中妇女手脚勤快些做些细活,孩子帮忙养着牲畜,这都是不可缺少的钱财收入。
山民们的一针一线都要靠自己,自然不会有懒惰之辈。
如此富乡近处又是一处城镇,如村长膝下三子,除了老大要继承衣钵外都在外打工挣钱。剩下一小家子手脚勤快,依然足够嚼用甚至还能互相递送东西帮衬着。
羲和走南闯北见到许多被迫无奈,一村离散多是饿死。如此富乡之地,本来就是容易遭到别人的红眼,更不要说这村子的地势太好了。
因着山里有热池子,所以名叫池子山,脚下的村子也是此名。
池子村一村多是张氏,老小身体健康,吃得好睡得香,偏偏夹在秦国与六国之间。但凡哪国相对,或者国中逃难出来的百姓都会注意到,更不要说心狠手辣的土匪了。
百年以来头一个热闹的年节,有人照顾,有人请客。村长请完那家请,村中的长辈关爱敬重,小子追着要学武艺,姑娘则拉着问她的皮肤是不是热池子泡出来的?
年节欢快又温暖,羲和心里倍感庆幸,想着该是报答这份恩情。于是在十五那晚,院落屋门的大红灯笼下,羲和拿着石片认真的磨石剑长矛。石剑是最常用的,因为质材缘故显得乌黑暗沉很不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