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春秋(三十)(1 / 2)
老聃遇到朋友来,心中高兴又紧张,与他截然相反的是羲和。
她没想到,老朋友这么凑巧竟然身担周藏室之史。亏她第一眼看去,还以为老聃真的是因为年轻缘故,受了上官和同僚们的欺负。
不想却是扶摇直上。
眼看同僚们搬着书简离去,老聃回首看着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用眼神翻寻书简的羲和,“你要找什么?竟然独身闯入宫来?”
若是有一不小心,真是难以预测!
羲和见老聃关怀,她往后退步示意他上前去,“闲来无事,想看看伏羲时的故事。”
反正她上回失态,老聃是世上唯一知道她对其有些独特感官的人。年轻入周,又为守藏室之史,羲和不觉得遮遮掩掩有用,因而坦荡荡。
“伏羲?”
老聃念了一句,又听羲和态度极好的纠正自己。
“还有,我不是闯进来的,我是翻墙进来的。”
老聃叹道,“你这样,若是被人抓了怎么好?”
“我不偷,也不抢,就是来看一看,与此无关的我也不关心。”
羲和说的明白清楚,她早已摸透这个君子当道的时代,又有第一印象铺垫着。
老聃不出意料的信了,而后往一侧角落而去,“你当初去时匆匆,行色慌张的怕有闪失。且两语纠正我的错处,所以我来藏室后就特意寻了太昊旧事。”
羲和看着干净整齐的一架子叠罗的书简,“这全都是?”
老聃点头,“如羲和所言,燧皇之妻非华胥氏,而是一位女君弇兹氏,聃在此,谢羲和拨正。”
他郑重的感谢,不论是身为读书者,臣子或是守藏室之史,犯下这等细节之错都不应该。更何况,他还差点误了朋友。
有担当,敢于认错都是好的。
羲和付与一笑,颇为欣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羲和大言。”
老聃并没有太过客套,随之问起,“国君重付与我,可惜这其中记载极少,我有心添足也不知如何下手?”
伸手拿了最上的书简,羲和了然,“就挑我说的那句,弇兹氏与燧皇部落联盟始缔夫妻之亲。”
“就这一句?”
“还有一句。”
羲和勾出一笑,“其生有双生女,羲和常羲,为首领女帝,助太昊建国亡。”
老聃一一记下,“这女帝之名?”
“燧皇为风姓,其女随母为弇兹氏,传下来已有几十代的后人了。”
羲和姓风,委婉声明了其的身份。
“既如此,我与门人说一声,近日饭食多送一份。”
“谢小聃义气。”
老聃摆手,如常坐到自己的几前整理书简旧事。羲和则顺势席地而坐,将书简展开,从上至下一卷一卷的细细看过。
这里都是后人记载,其中有些偏差和断续,羲和查阅的速度也是快慢不定。她不得不问老聃,两人望着书简对了几句更是愁容满面。
原来的旧事太过遥远,记载的不清楚,再加上当初记事的方式不同,羲和就算身在其中也难以对上。
再加上老聃一双眼眸求知若渴的望着自己。
声称是弇兹后人的羲和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一连数日困在藏室之中,孜孜不倦的沉醉在书简海洋之中。
直到这日休沐。
老聃揉着眼睛捏着腰,伸展手臂带上羲和出宫去,“你今日就住我家中,让我内子与你换一身衣裳。”
“内子?”
羲和上下打量他,“你已娶妻?”
“自然,家中还有一子。”
老聃面容勾着让她熟悉的神采,羲和望着这片宫墙,穿梭在百官之中,“我贸然上门多有叨扰,我还是回自家中,过几日再来找你。”
“不可,你还是与我一同进出为好。”
老聃摆手,羲和虽然没有坏心,但是被人发现随意翻墙入宫总是会引出许多事端。他留在宫中帮着查阅修正旧史,也望能早日完成,叫她不要再到宫中。
“你不必担心,内子性情柔顺最是善客,也有耳闻你的事情。之前还对你夸赞有加,总念着若能见你一面才算有生无憾。”
“……小聃,为人要实诚。”
就算是一个夸妻奴或者耙耳朵,也不给借着把她夸一顿。若是等会儿见面不够热情,岂不是谎言不攻自破,大家难堪?
“聃的为人,羲和还不信?”
“信,我信。”
羲和无奈和吉量一同去了老聃的屋舍。
屋舍简陋,不如她那样庭院皆有。入门则是空地,三面为屋,堂间有一年轻女子走出,面容彷如青山湖水,略显寡淡清秀。但她盈盈一笑,却似是春日初光叫人心暖灿烂。她向着多日不见的夫君而来,眉眼蓦地沁出一丝甜,“良人瘦了。”
眉尖微蹙,又看向了羲和。
“这就是良人之前说的风先生?果然风姿俊秀,世间难得!”
整日里在藏室里,除了基本洗漱之外,羲和已经有几日没有真正换洗衣衫了。说句不好听的,她几乎是蓬头垢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