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福利(1 / 2)
第14章
生产队的集体观念很重,校嘉华料定,徐长贵这种绣花枕头,翻不出什么大浪。
第二天上午,校大宝上学后,她把小石头送到琴婶家,然后去镇上,给白恪言寄信。
寄出前,校嘉华抽出五十块钱,装进了信封里。她不希望这个名义上的丈夫,因为“借钱”,而在外过得不体面。
随着信件,她还寄了一包自制的鱼干过去,算是礼尚往来。一场秋雨一场凉,应该能保存得久一些。
回来的时候,李翠枝和徐长贵的后续八卦,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不用刻意打听,村口晒月亮、嗑南瓜子的七姑八婶,随便聊几句,就传到了校嘉华的耳中。
据说,校嘉华刚把抚恤金拿走,李翠枝就依照打赌的约定,告诉了徐长贵。
她们赌的是,在李翠枝失去抚恤金、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徐长贵到底会不会娶她?
李翠枝对男人很乐观,主动说:“长贵,虽然抚恤金没了,但是校家人保证,以后不会再来闹事。咱们可以安稳地过日子,就当是破财消灾吧。那两个孩子毕竟是我亲生的。”
没想到,徐长贵当时就翻了脸。
“那两个孩子,是你跟校老二生的,跟我徐长贵有什么关系?当初说好了,这笔钱给我,去城里换两个临时工位,你凭什么给校家?”
提到工位,李翠枝也生气,“家里有地种,不愁粮食吃,去县城干什么?你不就是惦记着那个知青媳妇吗,可惜人家压根看不上你!”
事实上,李翠枝也怕徐长贵拿了钱,去城里找他前妻,所以才会答应把钱给校嘉华。
徐长贵被说中心事,恼羞成怒:“她再看不上我,也比你一个跟别人生过孩子的女人强!”
这一刻,李翠枝真是万箭穿心,没想到一两千块钱,就让她看清楚了眼前这个男人的本质。
“徐长贵,我真是瞎了眼才会跟你好,你给我滚!”
李翠枝砸碎了花盆,两人不欢而散。
对徐长贵而言,钱没了比人没了更难受。他咽不下这口气,很快就聚集了一帮兄弟,去青河村找校家闹事。
校嘉华知道徐长贵的为人,早有防备。
她提前通知了村长,请人在村口照看。对方一出现,本村的男人就敲锣打鼓,汇集起来了。
一个村的生产大队是最团结的,眼下又是关键的秋收结尾,被人欺负到眼前,那还了得?
即使两拨人并没有真的挑起什么争端,赵富达还是用一张大字报,把李家村告到了镇上。
如果把粮食产量看做GDP,青河村和李家村,就是同一个班里的优等生和特差生,镇长自然偏向前者。
更何况,李家村是真的穷且理亏。
李家村的村长被上级点名批评后,回到村里,不仅把徐长贵骂了一通,还扣了他半个月的工分。
徐长贵抚恤金没落着,工分也没了,只能破罐破摔。
他跑到李家撒气,把李翠枝羞辱一顿,两家的婚事自然就黄了。
渐渐的,李翠枝在家里,开始被爹妈嫌弃。一家人面上无光,在村子里抬不起头。
后来,李翠枝经人介绍,在县城找了个保姆的活,才算逃离了这是非之地。
随着闹剧的落幕,全县的秋收评比结果,也正式出炉了。
不用说,今年秋收,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青河村都遥遥领先其他生产队,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县里的喜报下来这天,校嘉华也收到了白恪言的回信。
校嘉华去大院领信的时候,赵富达正和一帮村民代表开会。
赵村长激动地宣布:“乡亲们,同志们,县里为了表彰咱们的劳动成果,决定年底前,给咱们青河大队修建一个小型的变电站,专门发展电力排灌!以后,大队农场几千亩地,都可以科学排灌,不用再受旱涝影响了!”
青河村的家家户户,如今还用煤油灯照明,不太明白变电站是怎么回事。但是一听说用电排灌不怕旱涝,再也没有饥荒年了,个个都欢呼起来。
校嘉华也跟着鼓掌,这可是农业电力化发展的第一步呀。假以时日,实现电灯电话不是问题。
散会后,赵富达取出白恪言寄来的包裹,递给校嘉华。
校嘉华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肯定不止津贴。这人,不是说好了不要他寄东西吗。
赵富达顺口聊起:“笑笑,你是咱青河村的高材生,建变电站的时候,你可得多参与。”
作为红语录十级学者,赵富达也奉行“妇女能顶半边天”,因此,他对读过书的女同志一样看重。
校嘉华汗颜,上辈子她主业是工商管理,数理化基本不行。不过,听白教授说,白恪言大学时,学的倒是物理专业。说到工商管理,她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