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鸿门宴(1 / 2)
把宝船跟福船卖给奥斯曼帝国,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一点儿的心理压力都没有——那玩意早晚都得过时,不趁着能卖钱的时候卖掉,以后卖给谁去?
问题就在于早晚这两个字。
卖晚了肯定不成。
如果大明把奥斯曼给怼死了,这些福船宝船还有谁来买?估计最后的下场也不过是卖到民间,最后充当货船或者是渔船。
卖早了就更不行了。
现在的驱逐舰也只是在逆风航行和普通航速上面比福船宝船更给力一些,就算是皮实耐操,火力也不弱,剩下的顺风、续航这两方面也是极大的劣势。
如果早早的就把把福船宝船卖给奥斯曼或者其他的蛮子国家,当两方开战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出现驱逐舰吃亏的画面。
换言之,如果没有搞出来大明版的奶妈航母,这玩意就绝对不能卖。
所以早晚这两个字就成了关键,只有在大明没干掉奥斯曼之前,或者是大明版奶妈航母快搞出来的时候,这福船宝船才能卖掉,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沉吟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邀请斐迪南三世,还有英诺森十世,就说朕请他们钓鱼。
至于奥斯曼那边,在大明搞定彻底搞定英格兰之前,暂时不跟他们提出售宝船福船的事情,必须等大明在英格兰站稳脚跟之后才行。”
张之极躬身应了,又开口道:“陛下,那沙皇俄国那边呢?刚才军府这边已经传过来情报,沙皇阿列克谢已经同意了波兰人的请求。”
崇祯皇帝呵呵冷笑道:“同意就同意,反正奥尔金早就已经跟阿列克谢商议过,沙俄出兵欧洲已经成了定局,且不用管他们。
只不过,朕倒是想要看看,在失去了莫罗佐夫和奥尔金之后,沙皇阿列克谢拿什么跟尼康斗,又靠谁来给他出主意应对欧洲这个烂摊子。”
欧洲确实已经成了烂摊子。
依靠着大明提供的军火和教官,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的战斗力几乎是直线上升,两方联手之后,甚至于对整个欧洲形成了碾压之势。
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在某一刹那甚至产生了可以一统世界的错觉。
当然,错觉就是错觉,两个已经混到了顶峰的大佬还不至于把错觉当成现实——两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就算是统一了整个欧洲,两个人也没有实力跟大明掰腕子。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的波兰会邀请沙皇俄国进入欧洲的骚操作,倒是实打实的让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震惊了一把。
不同于大明是最近这几年才将精力投向欧洲和沙皇俄国,原本就是欧洲一家亲的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对于波兰跟沙皇俄国那点破事儿门清。
在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看来,波兰从来都不是什么好鸟,以前不是,现在不是,以后肯定也不会是。
以前,波兰人搞出来伊凡四世皇太子季米特里这么一出闹剧。
早就已经被证实死掉的季米特里前后出现了两个,而且第二个成功的登上了沙皇的宝座,然后在政治等方面偏向于波兰,要说这里面没有鬼,只怕鬼都不会相信。
现在,波兰人又在欧洲乱斗的时候想要引沙皇俄国入场。
沙皇俄国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尤其是现任沙皇阿列克谢,这家伙绝对是从骨子里都充满了征服欲望的那种坏蛋!
这位沙皇的宫殿里装饰着欧洲最为流行的雕塑和时髦壁画,他还命人建造了西班牙式的玻璃夏宫,他的服装按波兰式样裁剪,他的肖像按西方流行的艺术风格绘制,他还下令使用
盘、碟、刀、叉吃饭,甚至建起了俄国最早的宫廷剧院——娱乐宫。
为了促进俄国经济的发展,阿列克谢从西方引进大量技术人才,成百上千的欧洲技师和工匠为了银币去了莫斯科——多一个去了莫斯科的工匠和质量,欧洲就少一个。
同时,阿列克谢又不断引进欧洲的先进生产技术,鼓励欧洲商人在俄国投资办厂,促进了俄国手工工厂和市场的逐渐形成。
如果仅仅只是在生活、政治和经济方面靠拢欧洲,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也绝对不会对阿列克谢保持这么高的警惕,反而会笑的合不拢嘴。
真正是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对阿列克放保持警惕的原因,是阿列克谢一直没有停下来的战争脚步。
通过各种方面弄到了银币,增强了沙皇俄国的国力之后,阿列克谢就直接出兵,收复了被波兰吞并的斯摩棱斯克、切尔尼戈夫、谢韦尔斯克等地区。
而在此之后,阿列克谢一直就在打着乌克兰和波兰的主意——直到赫梅尔尼茨基正式向沙皇阿列克谢提出请求,要求其同意将扎巴罗热为中心的东乌克兰并入沙皇俄国。
如果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知道阿列克谢统治下的沙皇俄国还曾经跟大明帝国硬刚过正面,只怕两个会忍不住对阿列克谢顶礼膜拜——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当然,无论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再如何佩服阿列克谢,也仅仅只是对他敢于作大死的大无畏精神感到敬佩,实际上却没有半分向阿列克谢学习的意思。
尤其是当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站在“盘古号”的甲板上面之后,这种对阿列克谢作大死的精神就更加佩服了。
甲板上左右军士皆全装贯袋,持戈执戟而立,看着战战兢兢的两个人,崇祯皇帝笑道:“朕之军士,颇雄壮否?”
斐迪南三世与英诺森十世道:“真熊虎之士也!”
崇祯皇帝又引二人至炮舱,指众多火炮曰:“朕之火炮,可粗长否?”
斐迪南三世与英诺森十世道:“真又粗又长,吾等不及也。”
崇祯皇帝大笑曰:“想朕以冲龄,克承大统,其时外有建奴,又有党争,国库之中空无一文,朝堂之上文武不合,实不曾想能有今日。”
斐迪南三世道:“以陛下之雄才伟略,实不为过。”
崇祯乃执斐迪南三世与英诺森十世之手曰:“大丈夫处世,当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今日朕欲以此平英格兰诸蛮,纵然君士坦丁与恺撒之辈复生于此,又能耐朕若何?”
言罢,崇祯皇帝大笔,斐、英二人面如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