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西门半音(2 / 2)
很快,她就沉浸在书本之中。似乎隔壁又开始拍戏了,但小兰并没有太注意,她只是仔细地阅读着,从书本中,吸取着她想要的知识,尤其是一些流行音乐独有的乐理知识。
很多人都认为,流行音乐比起高雅音乐,比如交响乐,或美声唱法之类,技术含量低得多,就是一些娱乐大众的玩意儿。但其实流行音乐真的就是这样吗?不,远远不是。流行音乐的技术含量比所谓高雅音乐其实一点都不差,反而在很多地方,还要更为难处理一些。而且,流行音乐的乐理知识,很多时候并不能套用传统乐理理论。其实在很多国家,流行音乐乐理,都是独立的学科。只是在中国,很多东西都欠缺了一些。
小兰看的这本书,就是针对流行音乐乐理的。乐理知识,其实小兰并不算欠缺,单纯音乐方面的教育,她一直都没放松。哪怕她已经是歌星了,甚至已经被称为最年轻的的歌后了,但她一直都没放松对自己的充实。直到现在,她都一直有私人教师,帮助她学习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甚至,她还学过一些交响乐方面的东西。
但很可惜,内地很少有在流行音乐乐理方面,很有造诣的音乐教师。不要说音乐教师了,整个内地音乐界,对流行音乐理论始终都很轻视。这种轻视,是从上世纪*十年代,流行音乐在内地刚兴起,就已经存在了的。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地位,也越来越认可,但这种轻视,却始终顽固地留存到今天。
反而是国外,对流行音乐的偏见和轻视,虽然也是存在的,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研究,历史要长得多,因此成就也高得多。
毕竟,流行音乐最初诞生的时候,其实和工业革命的时代相差不多。可是在中国,流行音乐只是在*十年代,才开始进入人们生活之中。相比之下,差了至少一个世纪。或许,近二十年中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很快,涌现了很多著名歌手,也出现了很多经典,但理论知识方面,就远不如别人扎实了。
香港是几十年中,中国对外的窗口,同时,也是很长时间之内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中国国内很多东西,都是从香港传入。虽然现在中国开放程度很高,但,很多方面的底蕴,尤其是流行音乐和电影之类,还是不如香港扎实。因此,香港有的很多东西,仍然是内地欠缺的。
能看到这样的好东西,小兰心中,一股兴奋涌动着,也让她在音乐理论的海洋中,愈发沉醉下去。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才轻轻出了口气,下意识地抬起头,却发现,屋里多了个人。
小兰愣了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到时那个人,却对小兰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这个人看上去年纪应该比卢玉荣小,头发很长,但比起在很多言情剧中出现的所谓花样美男,那种扎马尾的男人,要短很多,也没有扎什么马尾,就是很随意地散着。他人很瘦,似乎比小兰还要瘦,个子虽不高,也就是一米八不到,但也有几分竹竿的意思。
看到小兰疑惑地看着自己,那人笑着对小兰点点头说:“小兰妹妹你好,我是半音工作室的制作人,西门半音。”
好吧,这个称呼叫得多了,他居然也当成自己名字来用了。
小兰怔了怔,赶忙微笑着对他点点头:“西门先生好,我刚才读书太投入了,都没看到您进来,实在不好意思。”
西门半音笑着说:“没事,小兰妹妹这么勤奋,实在是让我们这些人汗颜,也大大佩服啊。刚才卢先生想要叫你,但我不想打扰小兰妹妹读书,就一直等着了。都是自愿,小兰妹妹不必介意。”
他的口音有点奇怪,似乎和普通香港人不大一样。不过,小兰并未对此多做深究。
她摇了摇头,说:“勤奋什么的,实在是不敢当。这样的好书放在我眼里,就好像是食客遇到了美食。品尝美食,对于食客来说似乎无论如何都谈不上勤奋二字吧?”
听到小兰的话,西门半音的眸子亮了亮:“看来,小兰妹妹可真是个痴迷音乐的人啊。说起来,咱们都算是一类人。我看你好像很喜欢这本书,反正我还有备份,这本书就送给小兰妹妹吧。”
小兰愣了愣,看了看手中的书,她这才发现,这本书很新,每一页,都干干净净,仿佛是刚买回来一样。如果是经常看,不可能这么新的。
西门半音笑着说:“其实这里的书架,就是给别人看的。上面每一本书,我都另有一本,都放在我卧室里的书架上。我要看书的时候,只会在那边看,这边的书,是根本不看的。”
小兰顿时恍然,再次看了看手中的书,赶忙点头道谢:“那就谢谢西门先生了。作为回礼,小兰就送西门先生一首歌吧,你可以给你要好的歌手来演唱。”
说着,她从自己的随身包包里,掏出了一份歌谱。这是她特意打出来的,本来就是打算当做见面礼送出去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