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逆水行舟(1 / 2)
大明海军列将数十人,人选没有甚么问题,都是海军船队里有经验的武将。而今还缺一个统领全局的大将,以辅佐正使王景弘、进行战术上的决策,登陆作战时更需要这种人。
寻常任用大将,往往是先由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进行举荐,然后让皇帝决定。
但朱高煦有时不让别人举荐,而直接自己选人,这回也是如此。
早上的御门听政快结束时,朱高煦忽然叫了“陈瑄”的名字。一时间好像大多数人都马上猜测到、这是怎么回事了。盖因朝廷最近最重要的大事,便是部署海军南下;而陈瑄又有多次出任水师大将的经历。
那陈瑄也是历经五朝的元老,却从大臣的队列后面走了出来。
御门内一阵哗然,许多元老大臣议论纷纷,投向陈瑄的目光、也是十分之不友善。
陈瑄先是在建文朝做巢湖水师的统帅,在大江水面不战而降,投降了靖难军;接着又做洪熙朝的水师主帅,再次投降了伐罪军。此人名声之差可想而知,连文官里的胡广也不敢与之争锋。
那些在大明朝各个皇帝手下做官的官员,以前不管是哪边的人,如今都是武德朝的臣子了。然而他们在某种时刻、被挑动了神经,仍然无法忘却往事。
朱高煦坐在宝座上,叫陈瑄平身,便当众开口问道:“陈将军多次经历水战,你认为水战的诀窍是甚么?”
陈瑄忽然被问到,应该有点准备不足。他愣了一会儿,抱拳道:“回圣上垂问,臣以为是以多击寡、倚强凌弱。无论是水上还是海上,船多胜船少,船大欺船小,铳大打铳小。”
周围再次喧哗混乱,众人对陈瑄的言论十分失望,甚至有的人还非常生气。
吏部尚书蹇义已经无法顾及身份地位了,亲自站出来问陈瑄:“要是敌强,你的意思是应该投降吗?”
顿时御门内的场面有点失控,嘈杂声更大,有的人脸上已露出了讥笑的表情。
陈瑄一脸尴尬,说道:“下官乃大明官员,不可能投降敌国。”
蹇义再次问道:“敌强我弱怎么办?”
陈瑄皱眉看着蹇义,反问道:“明知会败,为何要打?”
不料上位的朱高煦听到这里,却看着陈瑄投去了鼓励的目光,并且轻轻点了两次头。
蹇义显然猜到了、朱高煦想让陈瑄出任海军统帅,不等朱高煦金口玉言把决定说出来,他便急忙向上位作拜。
吏部尚书蹇义道:“臣请圣上三思,陈将军恐怕无甚惊世之才。此番南征事关重大,虽不能称之为举国之战;但海军倾巢南下,万一有甚么闪失,朝廷要建造海船靡费极大,折损了有经验的文武、精通航海的贤能之士,要恢复元气亦非一日之功。朝廷若无海军,日本国的银矿或无法保障安危。”
朱高煦回应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朕在广西时,在水上吃过陈瑄的亏。陈瑄还是有才能经验的。”
“圣上……”蹇义又道。
但朱高煦径直打断了他的话,问陈瑄道:“朕若让你出任海军主将,你可愿意?”
埋着头的陈瑄、刚才似乎在沉思,这时他愣了一下,抱拳道:“臣愿效犬马之劳。”
“甚好。”朱高煦说了两个字,手掌便在案上轻轻一拍,发出“啪”地干脆声音。他自己听起来,就好像是拍卖时的锤音一般,甚有节奏感。
众臣还有点懵,因为朱高煦决定事情、确实表现得太快了,有时候快得好像他并不重视、仿若儿戏一般。
陈瑄抱拳拜道:“圣上委以重任,臣当尽心竭力。臣请旨,用朱真为副将。”
这下轮到朱高煦有点懵了,他也是常年亲自带兵的人,却愣是不记得朱真是谁。他回顾左右,这时太监王贵俯首过来,在他耳边悄悄说道:“山东人,以前管漕运的,奴婢也没听过此人有啥过人之处。”
“哦!”朱高煦却一脸恍然大悟,他倒是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了。
幸好朱高煦登基之后,做的功课很认真,前后翻阅了大明开国以来的许多旧档。大明洪武年间,南北运输政策延续了元代的国策,便是海运。
但从建文、洪熙到永乐年间,逐渐开始兴起漕运,海运的同时、发展了大运河等江河水运。由此无序地扩充了很多有关漕运的人员。永乐年间为了下西洋,挑选海军人员时,便径直从各漕运衙门调人;或许朝廷君臣认为,漕运海运都和水有关,反正差不多。
所以海军中间,从出身来看、有一大群人是漕运那边的旧人。陈瑄选择朱真为副将,极可能就是考虑在海军中的人脉问题。
“陈将军挺会选人。”朱高煦说了一句,然后又“啪”地拍了一声、点头应允。他接着站了起来,就此结束御门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