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画中迷(1)(2 / 2)
“那为什么以前不会这样?”说这话的是不知几时冒出来的陆温茗,他揉了揉眼,却不知究竟是在为画上的极品美女而困惑呢,还是为刚才的不会漏水困惑。
我看着他,只好艰难的决定拯救他于迷途,我将手指向对面的墙壁,说:“大概因为这个位置,刚好是家里的坎位。”
五行八卦中坎的意思是水,既然将会生水的金生不小心摆在了坎位上,那么这个时而漏水,时而又不漏,琢磨着就能对应上了。
话语一停,随即也让我的头脑一清,想起了刚才遗漏下的关键词,金生重复提过两遍的呆子。我看着她,半响,说:“金生姑娘,你说的那个呆子,不会就是他吧?”
我的手指向画卷,记得最开始看这幅画时,隐隐就觉得哪里不对劲,现在想来,这个石亭和男子,明显就应该是后来补画上去的。不仅如此,这名男子遥望的地方,刚好也是原先的那块多孔奇石,就是……金生。
原来,这就是答案。
我心中一紧,没想面前的金生面色却忽然一变,道:“吾为什么要告诉汝!想要吾告诉汝……除非,除非汝帮吾找到他!”
话说完,一旁的陆温茗就是一声轻咳,说:“可是美女,他少说也挂了好几百年了,我们就是去寻找他的转世也……”
“胡说!呆子才不会留下吾一个人呢!”金生募地打断他的话,我一愣,心说也不知道她到底搞没搞明白那个挂的意思就敢这么武断还真是好样的。倒是此刻她一双杏眼瞪住陆温茗,小巧的鼻子顺便还跟着抽上几抽时,脑中不由自主就联想到了一只炸毛了的波斯猫。
大概因为她哭的更狠了,现在水管里的水声也越发响了起来。我皱眉,正打算着该以一个什么法子来安慰她时,没想她忽地一揩小巧的鼻翼,像下定了决心般,对我们重重道:
“汝们这帮臭道士,不就是想要吾的灵石吗!吾可以答应给汝们,不过……汝们一定要帮吾把他给吾找出来!”
灵石?什么灵石?难道她是指画卷上那个?我还没怎么跟上她的思维,下秒便听卓扬淡淡应了声:
“好。”
>>>
说实话,对于卓扬擅自做主帮金生接下这桩寻找画中人的任务,我表示不是很能摸透他的想法。倒是他的想法一向是我难以摸透的,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陆温茗说,在AIR事务所正式确认了这项委托后,钱广涛才支支吾吾的告诉他,这幅古画虽然没有名字,但却是来历非常。于是我自然就要问了,怎么个来历非常法?没想他当时停了一停,然后说,因为它曾被送进了某知名博物院,之后又给送回来了……
我听后也停了一停,继而说,那它还真是来历非常。
撇去这句来历非常,我现在更关心的是究竟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找到金生口中的那个呆子?但可惜,自从那晚金生在说了句开宝八年三月的线索外,她就再没出现过。
但即是此,卓扬还是很有办法的联系到了港岛市文博馆的一名研究员,并打算从这画轴上风格明显迥异的石亭和男子身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在这段时间里,我则负责调查开宝八年的相关资料,正如我前面所说,开宝的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稍微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在古代,国家的纪年通常是以当朝皇帝的年号为初始。但是,对那个乱世来说,相同的一件事,往往可能会伴随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纪年;抑或者,同一纪年下,实际是发生在两个政权下的事。
事实上,自唐末开始,天下就已经大乱,藩镇割据更是到了一种空前的地步。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但尽管如此,当时全国的势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统一,为了结束这一局面,宋太祖对内除了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之外,对外更是南征北战。先是灭了南汉政权,之后又将目光盯上了已向北周称臣,并去年号的南唐。
而当时已置于三面夹击之中的南唐后主为自求保,明臣服,暗备战,更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北宋开宝七年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来朝为借口,发兵十余万,三路并进,攻进南唐。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
大致了解完这段历史背景,再将金生先前的反应联系到一块,我琢磨了半天,终于将那个呆子很有可能是死在了那一年的想法告诉了卓扬和陆温茗。
陆温茗听后表示我大概是台言情剧看多了,竟然被这种虐恋情深的戏码所蛊惑。
而卓扬则则是皱了皱眉,然后吩咐我和陆温茗去了他的办公间,接着告诉我们他在将画卷的情况扫描给港文博的一名研究员后,研究员认为自己在该方面学术水平欠佳,于是向他引荐了另一个专业人士来替我们鉴定画轴。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来鉴定画轴的那个人居然会是——温尘。
原本说,港岛市今天是个微凉的阴雨天,但就在他说完这句后,我好像觉得周围的空气莫名就开始热了起来。
就这样魂不守舍的挨到了下午三点钟,我在办公间呆着无聊,便下楼打算去买瓶喝的,谁想才走到楼梯口,迎门就见穿着件深咖色的英伦衬衫的温尘朝我走了过来。
他呵了声,问:“小叶,你这么慌慌张张的,是要去哪里?”
我被他的笑容魔障住,只好如实答:“去买罐咖啡喝,哈哈哈。”
他听后再一笑,随手递给我一个纸袋,我打开一看,正是一杯外卖的加糖的摩卡。
“如果没记错,上次你点的就是这个味道。”他用清清淡淡的嗓音说。
我:“……”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人生得一知己(温尘),当真幸矣,足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