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一章 好事连连(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瓜田李夏 !
跟田带娣说好了,夏至就亲自到临水镇上来看房子和铺面。只一上午的工夫,她就把房子和铺面都定下来了。就按照她和岳红说好的那样,签的是两年的租约。
晌午的时候夏至要回大兴庄,李掌柜过来将她请到了聚贤酒楼。原来他知道夏至到镇上来,就特意安排了一桌酒席款待夏至。
夏至也没怎么推辞,她还跟李掌柜开玩笑:“掌柜的,你今天可比以往都要殷勤,是不是有事要求我啊?”
李掌柜就笑了:“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姑娘。”
“竟然让我给蒙对了?!”夏至做出吃惊的表情来。
李掌柜陪笑:“是有一件事,也是别人托给我来跟姑娘说的。我这含糊着,不知道该不该跟姑娘说。”
夏至就笑而不语,并不接李掌柜的话茬。
李掌柜笑眯眯的继续说:“……说了怕姑娘怪我。不说吧,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
“看来托你的人还挺有面子的。”夏至看了李掌柜一眼,“得了,你也别磨蹭了,就跟我说说吧。”
“哎。”李掌柜答应了,一面就找了个借口把钱二郎给支了出去。钱二郎在李掌柜这一直干的挺好,小伙子长的好,干净利落会说话,李掌柜经常夸奖他。
等钱二郎出去了,李掌柜才跟夏至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
原来他有个老朋友,夫妻两个只生养了一个闺女。如今这个闺女也到了该成亲的年纪,老两口舍不得闺女外嫁,另外也不想自家绝户了,就想招赘一个女婿。
李掌柜的这个老朋友也常往临水镇上来,每次都到聚贤酒楼,就见到了钱二郎。他就相中了钱二郎,然后跟李掌柜一打听钱二郎的家世,就更加欢喜了。所以托了李掌柜,想着要招钱二郎做养老女婿。
“……姓张,也是他们新安镇上老张家一大户。家里开着个粮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二郎入赘过去,这辈子不敢说要啥有啥,那也是万事不愁了。”
随后李掌柜又一再向夏至保证张家老两口的人品,说都是厚道的人,绝不会苛待钱二郎。而且张家的闺女也正在妙龄,不仅长的不错,性格也很好。
夏至漫不经心地听了,就笑着问李掌柜:“我二姨家虽然穷苦些,但还不到要让儿子入赘的地步。”
李掌柜听夏至这么说,可就不敢陪夏至坐着了。他赶忙站起来给夏至赔礼:“就是怕说了惹姑娘多心、生气。哎,我也是被我那老兄弟给缠的没法子。”
李掌柜一个劲儿地给夏至赔礼。
夏至其实对于入赘之类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看法。她方才的话不过是顺应着现在的风俗说的。
这个年代,如果不是实在没有法子了,一般都没有人让儿子去入赘。也就是说,风俗里对于赘婿还是有些偏见的。
夏至想了想,就又问李掌柜:“这事你跟我二郎哥透过信儿没有?”
“我那老朋友跟二郎搭过话。我这边……没明着跟二郎说过,就敲敲边鼓,也不知道他明白不,反正他是啥话都没说。”李掌柜这么说着,就觉得这件事恐怕还是有门儿的。
认识了这么长的时间,夏至的脾气属性他还是知道一些的。这件事之所以不直接跟钱二郎说,也没有去找钱货郎和田带娣,而是先找夏至来说,李掌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一点,夏至是个能做主的人。这件事跟夏至说了,只要夏至点头,那事情自然就成了。
所谓宁敲金钟一下,李掌柜当然不会舍近求远去找别人。
再有一点,毕竟是让人入赘,夏至如果觉得于脸面上不好,那他去跟钱家人说,就是触了夏至的霉头。得罪的夏至的事情李掌柜当然不会做。
因为看出夏至有些活动气儿,李掌柜就竭力夸耀张家老两口和张家闺女人品如何如何的好,至于张家的家财倒是在其次了。
“难为你跟我开一回口,也是你老朋友多次托付的你。听你说的,他们俩人倒是挺合适的。我回去问问,看我二姨他们怎么想。你可保证这张家是好人家!”
“保证、保证。姑娘不信可以托人打听。这离的也不远,就二十里地,谁也瞒不了谁。”李掌柜又说了,钱二郎如果答应入赘,那彩礼肯定是一文钱都不要的,张家那边还乐意拿出一笔钱来帮着钱家买房置地,往后还是一样按着亲戚走动着,绝不会看低了钱家。
对于这些夏至都不置可否。她在聚贤酒楼吃完了饭,就回了大兴庄。她回来的时候还特意把钱二郎给带回来了。
回到村子里,夏至就让钱二郎先回家去见他爹娘。然后她到夏家后院把事情跟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说了。
夏老爷子先就觉得,夏至和他是一个脾气,都这么爱揽事。
“这个事儿吧,就看你二姨那边咋想了。”夏老爷子缓缓地说道。
夏老太太也点头表示赞同,自家人说话,她也没有了以前的那些顾忌。
“按着你二姨这个家境,要定俩媳妇不是说定不上,就是定完了,这日子要缓过来也得好些年。”反正钱家还有一个钱大郎,不会耽误了钱家延续香烟后代。
但是话又说回来,有夏至的帮扶,钱家也不用太担心日子过不得。
入赘出去一个钱二郎,不过是另外一种选择罢了。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都不反对,觉得这件事最后做选择和决定的还是钱家人。这边夏桥就往钱家去,把钱家的人都叫来了。
钱二郎应该是预感到些什么了。
夏至略做铺垫,就把李掌柜的一番话都跟田带娣和钱货郎说了。
“我就是给传个话,那边挺诚心的,二姨,二郎哥你们自己商量。你们要是乐意,那我就给李掌柜那边捎信儿。要是不乐意,咱日子该咋过还是咋过,一点儿都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