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化险为夷(总145节)(2 / 2)
“这个很好吃,很入味。”赵一萍嘴里不停地咀嚼着,往桌上一指,笑嘻嘻地问道:“这不是鸡爪吗?怎么又叫凤爪呢?”
“美食嘛,理所应当先美其名嘛。”周老板打哈哈地一笑。
过了一会儿,周老板见赵一萍撂下筷子说吃饱了,便与刘文斌品着香茗,聊起了生意上的事情。
“文斌呀,你知道吗?这做大生意除要有本钱之外,还得有后台撑着才行啊!”周老板说话时露出被烟熏黑的两颗大门牙。他悠然地放下茶杯,手指间夹着一支点燃的香烟,夸夸其谈地道:“我们广东那边现在进口车可是多得很哪!若是你这边搞得‘掂’,我们便可左右逢源,过手渔利。这可是大买卖呀!我只是不太了解,在这方面你有没有过硬的关系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广东是国内经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国家给予不少特殊政策,但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许多漏洞。如当时国外或港澳等地以捐赠的名义进入广东的进口汽车,绝大多数都被精明过头的广东人转手倒卖到内地。这样一来既可逃脱国家关税,又可挣到内地的大把钞票。真是一条“家致富就在眼前,获取钱财唾手可得”的好路子。当年,海南尚未独立建省,只属于广东省管辖下的一个地区,经济上穷得很,财政全靠吃补贴。为了让海南尽快地先富起来,1983年4月,**中央和国务院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其中讲到:“海南岛的开建设,必须立足岛内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讲求经济效益,逐步建立起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与此同时,国家还给了海南许多优惠的特区政策,如允许进口洋货自用等等。而从1984年初至1985年3月止,海南行政区批准进口汽车近九万辆,而且9o%以上是小轿车和面包车。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经过全国每年进口小轿车和面包车的数量总和。可是,这些进口汽车进到海南后,却被各个单位和许多个人倒卖出岛外。其实,这是把国家大口袋里的钱装进海南岛的小口袋,本地人赚内地人的钱。到头来,还是让外国人赚足了中国人的钱!就这样,被海南人戏谑为“世界第一商品”的进口汽车经过层层加码转手,竟然恶性地涌入内地,最终波及了国内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为此,这一事件曾被称之为“海南汽车狂潮”。
“周老板,看来你还是信不过我呀,”刘文斌对别的事情大都提不起兴趣,但一谈到挣钱就像换个人似的,立马来了精气神,狂傲自大地把胸脯拍得“噼啪”作响,自吹自擂地说道:“哼哼,我可不是吹牛皮,在这里就没有我打不通的关节、办不成的事情!”
“听说两个月前,你父亲已由副市长提到市长的宝座上了,这对你可是件大好事啊!”周老板亲热地拍了拍刘文斌的肩膀,毫不掩饰地跟他套近乎、拉关系,极力奉承地说道:“兄弟啊,我当然相信你有本事啦!不然,我会专找你谈合作生意吗?”
“进口车的生意怎么做,你不妨明说好了,”刘文斌对如何操作这样的买卖知之不多,确实需要周老板的指点。不过,他倒是显得信心十足、志在必得,牛皮哄哄地说道:“你手上只要有现货给我,我就有办法转手出去!”
“嗯嗯,那就好。”周老板对刘文斌的态度颇为满意,冲他频频点头,但似乎又想起什么,表情严肃,精明过人地说道:“做倒卖进口车的生意,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掌控的公司作为销售渠道。你以前的关系是那个旅游公司商店,可像这样的单位不适合做现在这种生意,根本就不对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