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2 / 2)
“带上这封信,去找瑞士阿劳州立中学的校长吧。”赫尔泽克校长微笑着说。
爱因斯坦怀着懊丧的心情来到离苏黎世不远的阿劳镇上。踏进阿劳州立中学大门的爱因斯坦,心上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
大的教育学家佩斯塔洛齐曾在阿劳附近活动过,他的民主和人道主义思想在阿劳州立中学十分盛行。他们不赞成用权威的棍棒和名利的诱饵当做教育的手段,而主张学生自我负责;老师的责任就是向学生展示知识和科学的魅力,点燃他们好奇心的火花,激起他们的求知**,让他们的智力自由地发展。阿劳中学的老师教育思想开通、民主。19世纪初叶,瑞士伟爱因斯坦有生以来第一次喜爱学校了。在这里,老师是这样的亲切,学生可以自由地提问、研究问题。第一次享受到这样的民主和自由,爱因斯坦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青春的朝气和活力迸发出来了。
我的作文素材
爱因斯坦并不是对所有老师都不尊敬。
阿劳州立中学和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相比,显得实在太寒酸了。可是,按照父亲的话说,这才是办学的好地方,学子可以专心致志地求学,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外界影响。
爱因斯坦被分配在毕业班,他们的辅导老师是文德勒教授。这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学者,教授爱因斯坦德文和历史。他淳朴热情,学识渊博,喜欢在业余时间采集鸟类标本。他常带着学生到山里去远足,采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标本。让孩子们欢笑,来洗去岁月留在身上的尘翳(yì),这是文德勒先生最大的快乐。爱因斯坦与文德勒先生朝夕相处,尊重他、热爱他,他们成了好朋友。
学校的教学环境很宽松。这里根本不实行军事化管理。这里除了座位随意摆放的教室外,还有很宽敞的理化教具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地理模型教具室。
爱因斯坦住在学生宿舍里,在陌生的地方,他显得特别孤单。可是,文德勒教授对他却非常关心。
一天,文德勒教授下课时对爱因斯坦说:“想家了吧?今天到我家去,一起用晚餐,好吗?”
文德勒教授有七个孩子,是个大家庭。教授和教授夫人都很开朗,一家人像好朋友一样。爱因斯坦玩得很畅快,还为大家弹奏了钢琴曲。
爱因斯坦告辞的时候,几个孩子都舍不得让他走。教授夫人说:“爱因斯坦,别住宿舍了,明天你就到我们这儿来住吧。孤独总不是好事儿。”爱因斯坦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第二天便搬了过来。
我的作文素材
爱因斯坦善于发挥专长,终于在他擅长的领域崭露头角。
和这家人在一起,爱因斯坦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快乐,学业也大有长进。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里,爱因斯坦写出了他的第一篇物理学科论文,登在了校刊上,在同学中引起了轰动。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爱因斯坦获得了毕业文凭,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同意他入学。
这时候,爱因斯坦和文德勒教授一家已经是难舍难分了。老教授亲自驾驭马车,全家人一起将爱因斯坦送到火车站。这次,爱因斯坦要到米兰度完暑假,再返回苏黎世读书。
站台上,孩子们久久拥抱在一起,教授夫人哭了。爱因斯坦和文德勒教授一家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我的一句话感受
学习中的挫折并不可怕,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就可战胜一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