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又有任务(1 / 2)
一个多小时后,等孟子涛把林文潜收藏室内的藏品都鉴赏过了,林文潜向他请教藏品的真伪。
“孟老师,您直说就行了,我也不奢望我的藏品没有一点问题。”
既然林文潜这么说,孟子涛说话也没有太过委婉,谈到吴昌硕的《春意图》时,林文潜显得有些惊讶。
“啊!孟老师,您是说我这幅画有问题,是仿作?”
孟子涛摆摆手:“也不能说它是仿作,准确的说,这是一幅有问题的真迹。”
“什么意思?”林文潜有些不太明白。
孟子涛说:“林老师,你听说过揭画儿吗?”
林文潜恍然大悟,他对书画这行的作伪方法也很了解,明白孟子涛说的是夹宣揭层作伪这种方法,高明的装裱师将其揭开,一分为二,画色往往已经渗透到了下层。如果墨色稍淡也可以添色还原,重新装裱。
“孟馆长,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我这幅作品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林文潜虽然有所猜测,但还是想从孟子涛嘴里得到确认。
“不出意外应该是第二层。”孟子涛解释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是第一层,也不会有那些明显的差别了。
听了孟子涛的解释,林文潜多少有些感叹,这么多年,他一直在研究仿作,自认为已经不输于国内知名专家了,没想到还是着了道。
孟子涛和彭路超宽慰了他几句。
正在这个时候,徐宣的手机响了,他起身向大家道歉,随即走到门外接起了电话。
“唐家定,不是让你别打我的电话吗!”徐宣虽然尽可能的降低了声音,但还是可以听出他的愤怒。
“宣子,我这也是没办法,走投无路才给你打电话的。我现在手上没钱了,你快打点钱给我。”
“你这人怎么回事,走的时候就已经打给你两万块钱了,这才几天啊,怎么钱又没了!”
“我也要打点啊,否则我一个大活人,怎么可能跑得过警察的追捕?说实话,钱我还自己贴了一些。”
“麻痹的,是你自己犯的事,现在到成了我的不是了?”徐宣忍不住骂不起了娘。
“对不住,是我口不择言,不过你从我这搞了不少好处,这是事实吧?好了,这事咱们就别说了,你快打钱给我,否则我没钱用,可就麻烦啦。”
“你……”徐宣很想把电话挂了,但最终他还是忍住了心头气,问道:“你要多少钱?”
“十万。”
“什么!”徐宣声音提高了不止一倍,等他反应过来,往四周看了看,见没人注意自己,他又压低了声音说:“开口就要十万?你怎么不去抢啊!”
“宣子,十万确实有点多,不过现在不正好是关键时刻嘛,如果没这么多钱,我早晚得被孟子涛抓住。”
“你还知道你惹的是孟子涛啊!”徐宣气不打一处来,他很想说,孟子涛就在里面,不过还是忍住了,要是说了,今后唐家定被抓到,不敢找孟子涛,但肯定会来找他的麻烦。
“我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年轻人,能耐这么大,你怎么也不知道事先提醒我一下?”
“那你怎么不知道事先跟我说?”
“呃……这话就别说了,你现在快给我打钱吧。”
“为什么要十万?”
“你听没听说过一个叫猛爷的人?”
“没听说过,这人是谁?”
“你没听说过就算了,我这么跟你说吧,猛爷的能量很大,警察抓了他好几年了,他还在外面逍遥。”
“你的意思是说,你用十万块钱,让猛爷保你不被抓到?”
“用钱多俗啊,我是花十万块钱买一件古董,再送给猛爷。事情就这样,你快把钱打给我,我马上带着东西去找猛爷。”
“你不会被人骗了吧?”徐宣皱着眉头说。
“这世界只有我骗人,还没有人敢骗我呢!”电话那头唐家定笑了起来:“宣子,打不打钱你说句话,这钱算我欠你的。”
“算了,钱我打给你,但咱们说好了,这是最后一次,今后你别想再从我这里要钱了。”
“没问题!”唐家定一口答应下来……
收起手机,徐宣想了想,用另外一部手机给一位朋友打了电话,让他给唐家定转十万块钱,反正只要查不到他的头上就行了。
回到房间,徐宣又跟大家道了歉,他看到孟子涛向自己微笑示意,看似一切正常,但他总觉得这个笑容好像不太正常。
跟林文潜商量好合作展览的事情,孟子涛婉拒了留下来吃饭的邀请,独自一人告辞回去了。
从小区出来,孟子涛先发了一条短信,之后给三号部门的同事打了电话,询问猛爷那边的情况。
事实上,自从上回得知猛爷在香江有妻儿之后,对猛爷的调查一直有序进行着,他的行踪也尽在掌握,如果还能跑掉,那就见了鬼了。只不过这段时间,猛爷一直没有经手太贵重的东西,所以想要等等再抓。
令孟子涛没想到的是,居然还通过猛爷钓了一条鱼,也算是意外之喜了。至于,他能够听到徐宣打电话的声音,原因也很简单,在他看到徐宣就有了主意,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在徐宣身上按了一个微型窃听器。
孟子涛有些好奇,唐家定到底想买什么送给猛爷,猛爷可不是那么容易“喂饱”的。
这事孟子涛其实也不太在意,反正要不了多久,应该就能抓到唐家定,到时就知道是什么玩意了。
…………
孟子涛回去之后没多久,师傅郑安志打电话,让他去一趟。
孟子涛去了师傅家,才知道原来是从埃及带回来的长生配方有了一些眉目,查出配方中的某些成分。
郑安志叫孟子涛过来,就是让孟子涛去一趟秦岭,在那里有一株丹木,需要他去查看。
《山海经·西山经》:“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飴,食之不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