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叫板(2 / 2)
这下子群臣都坐不住了,纷纷上折子弹劾内卫,说内卫滥用职权,要求把案子移交到御史台或者大理寺。皇帝却说等事情查清楚再说。
太皇太后自刘锦被抓脸色就不佳,这些日子脸色就更是阴沉沉的,连妃子们的请安都一概免了。门下侍郎萧荣的下狱让她忧心忡忡。
“皇上还是适可而止,难不成跟众臣把关系闹僵吗?再说,用内卫本就不妥。”太皇太后终于忍不住,出言相问。
皇帝笑笑,打着官腔:“皇祖母之前不是说内卫是皇家私器,只应该由皇帝掌管,如今内卫既然查出这些人的问题,就该一查到底,这本该是御史台的职责,若确有其事,说明御史台失察。当然,若是他们清白,内卫调查之后自然会放人。”
太皇太后脸白了白,进了永和巷,很少有人能抗得住,冷笑了一声:“那最好,希望皇上能给群臣一个交代。否则,内卫无凭无据就胡乱抓人,岂不坏了律法。”
“是,祖母,这是自然。”皇帝心下冷笑,太皇太后之前保刘锦的时候可不是这个说法了。
连日来群臣接连上表,为温承宗、萧荣等人伸冤。
皇帝却拿出几份书信:“你们自己看看吧。江南贪腐大案,前年刘锦去查了一次,却没有什么成效,现在看来是地方与朝中官员勾结。不乏德高望重之人。如果不严查,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大家这才明白,皇帝打的是哪张牌。原来是冲着那笔钱去的。
李明哲率先说道:“监察百官是御史台的职责,既然内卫查到了问题,理应交由御史台详审。”
靖国公也说道:“皇上,不可用内卫替代御史台,否则难以服众。”
皇帝看看低着头站在一旁的陆宪和半眯着眼睛的柳正言,笑问道:“陆卿家、柳卿家以为呢?”
“臣附议。”陆宪躬身答道。
“臣附议。”柳正言也跟着说了一句,就再不说话了。
皇帝点点头:“好,既然四位卿家都觉得这样办好,那查这件贪腐案的事,就交给御史台吧。
靖国公、李明哲和陆宪相互看了对方一眼,知道皇帝也在试探群臣的底线。
这是一笔极大的款子,是各级官员从各种拨款中层层剥下来,通过各大商行、票号,将钱洗白,再分配到各级官员的手里。
最初是长公主为了和郑伦对抗建立的,她制定了一套洗钱的方法,郑伦死后,随着长公主势力越来越大,牵扯的人也越来越多。
后来这个网络几乎渗透到整个官员系统。银两按照指定的规则分配,只要做官,按照职务人人有份。但大多数人都只是知道是有这么一笔暗钱,却不知道什么来头。想要揭发出来的人,都被处置掉了。
实际上,这是长公主用最少的代价控制这些人的方法。因为人的胃口是渐渐增大的,不加以控制那些人永远贪得无厌,有这样一种方法来分配这一大笔款项,他们反而不敢多贪。各地受灾多的时候,下拨的银子也多,各级官员按照规矩截留,最后真正用到救灾上的款项也能保障。而风调雨顺之年年,本身官员的油水便丰足,因此下拨的款项少一些也没关系。坏规矩私自多拿的人,被上边发现,就会处置掉。
长公主的人控制了资金节流和分配的几个环节,也只有长公主知道这些人是谁。她也凭此控制百官,权倾一时,把韦建昌一派压得死死的,也引得韦建昌孤注一掷。
而资金则是由几派势力共同派人掌管,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每次制定预算,高层都会多作一部分预算,而在向下发的时候,各层节留,这笔钱会通过各商行、票号,通过生意、土地买卖等方法洗干净,再以各种名目发到各官员手中。
每年春,账本会进行汇总,以掌握账目和资金的情况,长公主会派人核查后销毁。
而这一次长公主薨逝,正好卡在这个当口。还没来得及派人去销毁账目,因此前一年的账册还在长公主手上,被她藏在了桐影阁。上面只有代表人名的符号和金额记录。没有名册对照,谁也看不出来这些圈圈点点的符号代表谁。
人们想得到这本账册,主要是想要掌握这笔资金的运作。而当初替长公主掌管分配的人此时已经隐藏起来,现在藏在涵因书架上中的书页记录着这些人的名字,他们便是长公主的亲信。陆宪和李明哲的名字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