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为了我们的饭死战不退(1 / 2)
第二七五章为了我们的饭死战不退
耿如杞其实与卢象升一样,也算是明末比较有为的官员,他担任过兵部职方司郎中、遵化兵备道副使,而且其人博览群书,见识不凡。
在后金大军既然歼灭山西军的时候,却在最关键的时刻撤退,留下四五百名骑兵看着他们,这让耿如杞有了充足的时间,他指挥麾下山西军,帮助许家堡村民,夺回许家堡。
此时,他已经猜测到了南边保定方向应该是来了勤王大军,只是他并不清楚对面来的人是谁。
可是不多久,就听到隆隆的炮声响起,九十六门重炮,对于熟悉明军编制的耿如杞而言,这一定是一支大规模军队。
明军装备数量最多的火炮,其实就是碗口铳和虎蹲炮,接着就是子母炮,但是这几种火炮,在外行人听来,炮声差不多,可是对于熟悉军备的耿如杞来说,太清楚不过了。
后金骑兵是啃不下一支拥有三四万兵马的部队,除非这支军队领军的是一个酒囊饭袋,在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不是据村落而守,而是压上去。
耿如杞冷声喝道:“长枪兵在前,弓箭手、火铳居次,各部依次列阵,全军压上去,向后金军队发起进攻!”
“进攻!”
山西军将领面面相觑。
山西总兵张鸿功解释道:“耿巡抚,将士们从前天中午吃了一顿饭,到现在,早已饥肠辘辘,人困马乏……”
按照明军规定,部队抵达当天,是不准发粮。
这是明朝文官整出来的操蛋规定,用意就是用兵需饿,就是养狗不能让吃饱,饿狗才会凶。
可是,人不是狗。
山西兵的战斗力放在大明诸军,绝对可以排在前十,然而问题是,山西军频繁调动,根本就没有领到军粮,所携带的干粮也寥寥无几。
“进攻,本官不会再下第二次命令!”
作为文官,耿如杞可不屑向那些参将、游击解释自己的目的和用处,山西军将士只需要执行就行了。
耿如杞的安排,凭良心说其实是没错的,平原之上,特别是在冻土坚硬的情况下,到处都是道路,即使没有路,人走得多了,也就成了路。
这样虽然非常适合骑兵冲锋作战,可问题是,骑兵需要空间进入调头、也需要空间给战马进行提速。
山西军压上去,抢占空间,失去空间的骑兵,根本就来不及加速,这样以来,就像飞机没有足够的跑道助跑一样,根本无法起飞。
没有速度的骑兵,对于步兵而言,只是一个靶子。
就在山西军一边整队准备出发的时候,许家堡的许定国,带着许家堡的几名宿老,年轻后生,为了感激耿如杞、张鸿功等山西军的帮助,给他们送来了一千斤麦子,五百斤豆,加上一些杂粮,凑了两千斤。
两千斤虽然不少,可是对于五六千人山西军而言,人均不到六两粮食。
不过,有了这些粮食山西军士兵们眼睛中迸射出了狼一样的绿光。
耿如杞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他知道将士们太疲惫,也太饿了,手中无粮,他也不会凭空变出粮食,现在有了两千斤粮食,粮食虽然少,总能解决一部分燃眉之急。
耿如杞道:“埋锅造饭,吃过饭之后,咱们再出发!”
“遵命!”
人在看到希望的时候,总能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山西军士兵伙头军开始麻力的从大车上取出行军大锅,在地上挖一个大坑,将锅放在上面,找一些柴火,开始烧火。
也幸亏现在是冰雪覆盖,不用为不源担心,山西军伙头军,将雪水融化,然后将麦子和大豆,糜子等杂粮一起煮着。
好在在交战中,山西军虽然伤亡五六百人,不过,后金军队也遗留了数十匹战马,这些马肉自然不可能浪费。
将马肉剥皮,去掉内脏,肉块剁成大块,撒了一些盐,就与麦、豆一起煮。不多时,空气中就弥漫着马肉的味道,还有麦子和豆子的味道。
西北风呼啸而过,将战饭的香味吹到很多。
距离五六里外,岳托带着镶红旗的两千余骑兵朝着许家堡方向前进。
岳托道:“传令全军,准备……”
不等岳托说完,他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过来的香味,他直起腰,看向远方,山西军的后方一百多口大锅同时开火,蒸汽弥漫,如同起雾一般。
他难以置信的道:“南蛮子这是……这是在做饭?”
“回主子,应该是!”
岳托脖子上的青筋凸起,气得他快要吐血了。在冷兵器时代打仗,可不像后世,军人更加辛苦。如果打上一天,那么绝对没有时间做饭。除非一方是在城内,可以吃上一口热乎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