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8章(1 / 2)
李奈苦笑道:“张院长你所说的成本低那是官办作坊的标准但我这儿可是私人作坊这些蒸汽机不是自己造的全都是花高价从官方租用的除了原本的人工、机器折旧、燃煤这些固定费用我们还得另外负担高昂的租金你觉得这成本能跟官办作坊一样吗?而且为了保证销路我们的出货价还不能高于官方相对而言从中获利的部分自然也就少了。”
张金宝听了李奈的解释便恍然大悟这作坊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都是由官方提供与其说是福瑞丰的私产倒不如说更像是在给官方做代工。正如李奈所说的那样算下来这里的生产成本肯定是要较官方作坊更高一些。
李奈继续说道:“不瞒张院长福瑞丰在这个地方所投入的资金到目前为止连一半都还没收回来如果后续还要建港修路那可能两三*内都很难有真正的盈利。”
张金宝道:“既是如此那想必是有什么特别的条件才会让三少爷愿意投钱把这桩不怎么赚钱的买卖维持下去。”
李奈抬手指了指旁边的哐哐作响的蒸汽机道:“那当然就是为了这玩意儿了!执委会希望蒸汽机能够快速普及到更多的生产环境中去但只靠官方的推广是不够的在将来会慢慢从官办过渡到民用我们这个地方差不多就算是一个试验场用来培训专门的操作人手执委会将其称之为产业工人相信张院长应该也听过这样的称谓。”
张金宝对于“产业工人”这个名词的确不陌生虽然他来三亚这边觐见执委会高官的时候不多但消息却并不闭塞。除了官方和非官方发行的各种报纸之外他也时常从张新那里获取一些外界所不知的特殊信息。
张金宝曾不止一次听张新谈论过海汉高层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培养大量产业工人”。什么是产业工人?按照张新的解释就是脱离了农业耕种的传统生计在矿场、冶炼作坊、造船厂等等生产机构中从事集体劳动以此所获的酬劳作为生活来源的人们。
其实这样的从业者在目前的海汉已经相当普遍比如儋州港的港口力工盐场的盐业工人也都可以划归到这个范畴当中。昌化这边规模庞大的官办冶炼作坊里有数以千计的匠人和力工这些当然也全都是官方所定义的产业工人。
不过张金宝敏锐地捕捉到李奈话里的一些细节认为他所指的产业工人并不是泛指官方定义范围内的从业人员而是特指眼前这些懂得操作蒸汽机进行生产的高级工匠。
“这些人都是福瑞丰的人?”张金宝试探着问道。
“不全是。”李奈摇摇头道:“这里负责技术的工头基本上都是官方派过来的我的人基本上都还处在培训阶段。不过等再过一两*两三*福瑞丰大概也能有几十个懂得操作维护蒸汽机的工头了到时候就不用再花高价请这么多官方的工匠在这里守着了。”
张金宝若有所悟道:“官府帮助福瑞丰培训这么多工匠便是三少爷刚才所说的要将蒸汽机由官办过渡到民用了?”
“没错!”李奈解释道:“执委会想在民间推广使用蒸汽机那首先得有更多的人会用这东西才行。”
“可是三少爷家的产业终究是大明的看来执委会是真的对三少爷信任有加了!”张金宝听到这里多少有一点羡慕嫉妒毕竟琼西书院当初想往这个方向走就被官府给拦下来了而如今官府却在不声不响地扶持福瑞丰这个大明商行从事蒸汽机相关的生产这怎能不让他心里有些酸酸的味道。
当然了张金宝也大致能想到海汉为何愿意选择福瑞丰而非琼西书院除了李奈与执委会高官们的良好私人关系之外福瑞丰的财力大概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尚不清楚福瑞丰租用机器雇请匠人的详细花销但哪怕是在这里兴建作坊和配套设施的费用琼西书院就肯定掏不出来了。
张金宝想让自家书院开设与蒸汽机相关的课程但又拿不出多少预算来向官府表明自己的诚意和决心自然很难像福瑞丰这样一掷千金即便中途出现一些问题只要能用钱解决那就阻挡不了李奈将其实现的决心。
李奈何等精明之人也从张金宝的话里品出了一些味道当下笑道:“其实海汉国也有一些民间机构已经在使用蒸汽机进行生产只是为了不出现与国争利的状况所制的成品基本不会对外销售都是直接交货给官府。福瑞丰充其量也就算是海汉国之外的第一家吧!”
李奈所说的这种“民间机构”张金宝倒也听说过。这些机构并非由普通国民经营而是当*渡海来到三亚的那批海汉人其中一些不愿做官的便自行创建了一些商业机构当老板。而这些机构所掌握的资源自然是要远胜普通的商行商号像蒸汽机这类被外界视作神奇之物的机器对他们来说当然也就**太多的技术机密可言了。
不过这些机构所生产的物品基本都不是民用品产量不大也不会对外出售所以往往名声不显甚至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些机构的存在。
而福瑞丰的这间作坊生产的东西就都是日常能用到的工具制造技术上其实没什么秘密可言关键就是靠蒸汽机的参与来缩短工时提高生产效率。铁匠需要费时费力才能完成的活蒸汽机只需活塞连杆一个往复动作就完成了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场景。
这里的管事瞅着空子连忙见缝插针向李奈介绍了最近的正在生产的一些订单情况。
“你看黑土港在我们这里定的一千把锄头一千把铁锹还有**、锯子、铁链等工具若干若是普通铁匠铺一*都做不了这么多但在我们这里不到一个月就能全部交付而且价格可能还比市价稍低一些这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