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3章 大同江防线(2 / 2)
到当天入夜的时候守军勉强守住了东部城区但控制区已经被压缩到了城内不足三分之一的区域内。而此时清军入城的兵力也已经超过三千虽然不及守军但也已经很难再被翻盘了。好在城中的平民前几天便已经被放出去到山区避难因此城内的战火倒是没有伤及到太多无辜平民。
守军将领在夜间碰头商议之后已经无法统一意见一部分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下大势已去就应该避免硬碰硬继续送死早点撤出城去保存实力。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自己接到的命令就是死守安州城要尽可能拖延清军南下的时间一退再退那要退到何处才是尽头宁肯在安州城内战死也不愿服输。
最终还是大部分守军选择了在夜间从东城门撤离安州城只有一千余名朝鲜官兵仍要死守安州不撤。
天明之后清军按部就班地开始清理城区并在东门附近与坚守安州的最后一支朝鲜兵马遭遇。结果自是不必多说留在城中的朝鲜部队最终只有一百余名朝鲜兵被俘其余人马全部战死。被俘者也是人人带伤仍是不愿投降。
这样的状况也是惊动了皇太极他在入城检视了城东的血腥战场之后认为自己先前或许低估了朝鲜人的战斗意志。但好在这种敢于慷慨赴死的朝鲜人只是极少数而且消灭一拨就少一拨。
皇太极最终还是下令将这些不愿投降的俘虏全部在东门处决不过出于对这些勇士的尊重他吩咐让这些人保留全尸不必斩首以示自己的“仁慈”。
安州城一役朝鲜方面死伤近三千人而清军也终于遭遇了入朝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攻城战死伤人数过千虽然战损比仍有较大的优势但对于攻城前信誓旦旦要以最小代价拿下安州城的清军将领们来说这样的战损已经足以让他们脸上无光了。
而清军在安州这里花费了三天两夜的时间倒是与许裕拙向金尚宪作出的预测不谋而合。安州失陷的消息在两天之后才传到大同江基地金尚宪计算了一下交战时间也不得不佩服明军将领的眼光和计算能力。至于战死在安州城的朝鲜官兵金尚宪虽然觉得惋惜但因为有了前面一连串的失败做铺垫他倒是已经没有太多的悲痛感受了。
从安州撤出的兵马在山区会合了提前出逃的数千难民然后一同穿越山区撤向南边的平壤城。
而与此同时从辽东返回的联军舰队主力已经抵达大同江基地并开始协同陆军部队在大同江流域布防。
按照朝鲜方面提供的水文资料联军将需要监控的两百多里江面按照适宜渡江的程度分作了三个等级然后划分出数个需要重点监控的江段分别派驻战船若干。而朝鲜军队则是按照联军的要求以平壤南江岸为重点布防区域向这一地区集结了平安道剩余兵马的七成以上。钱天敦对他们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守好自己负责的防区不要放清军一兵一卒轻易登上大同江南岸。
钱天敦的要求虽然简单但对朝鲜军而言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不管是在鸭绿江还是后来的大宁江和清川江朝鲜军队都没能够彻底守住江岸将清军挡在对岸。如果这次朝鲜军还是守不住那钱天敦可能就真的会考虑应不应该再继续与朝鲜人合作了。
金尚宪自然也从钱天敦的部署中感受到了海汉人对本国军队的不信任为此他还专门跑了一趟平壤集合了当地的驻军指挥官要求他们将大同江阻击战当作最后决定国运的决战来打无论如何都不可再后退半步一定要坚守住大同江防线。
金尚宪去做的战前动员能起到多大的效果钱天敦其实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按照海汉的部署王汤姆将亲率舰队主力前往平壤封锁那一段江面。相比连战连败的朝鲜人那还是自己人可靠一些。
大同江基地北部的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虽然大部分只是按照临时工程的标准来修建但钱天敦认为已经足以用来防御清军主力部队的攻势。当然在清军攻到这里之前工地上的数千劳工至少还有三四天的时间来进一步完善这些防御工事。
防线上的十几处炮台已经陆陆续续将火炮部署到位并提前进行了校射在防线以北的平原上提前标出了射界。届时清军若是想在这里以炮对炮展开对决那守军便可以占得了先手。
大战来临之前钱天敦将联军将领们召集到一起用一桌丰盛的宴席来作战前动员。
“这一战如果打好了那今后至少一两年之内可以不用担心清国的威胁了。”钱天敦毫不掩饰地抛出了战后所能获得的好处:“整个朝鲜国都会对我们打开国门予取予求这要比使用武力征服这个国家更为容易。我希望各位都能够把握住这次的机会好好表现拿出让朝鲜人信服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