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收复燕云的时机(2 / 2)
因为韩甫岳将军至少在明面上还承认自己是齐朝的臣子可秦会之是马上就要谋反篡位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可不是只能选韩甫岳将军吗?
再退一步说就考虑最坏的打算如果俩人都要篡位。
那么韩甫岳将军篡位自己或许还能留着一条命而秦会之篡位自己必死无疑。
不管怎么想韩甫岳将军都比秦会之靠谱多了。
而且万一韩甫岳将军真的能来勤王的话双方势力角逐秦会之的权力必然发生松动或许他这个皇帝还能趁机找到一条生路。
总之这对于不想坐以待毙的齐英宗来说已经是最后的办法了。
陈远善匆匆而去。
三日后秦会之对外宣称齐英宗身体抱恙无法处理朝政在宫中静养。
朝中大事皆由秦会之一言而决。
……
燕京城下。
连日的激战让燕京城下堆满了尸体十分惨烈。
只是赵海平看着这座雄城却并没有跟邓元敬将军讨论具体的攻城方案而是说起了这座城的历史。
毕竟攻城的方案已经制定该做的准备也都已经做到了。此时能否攻克燕京城就全靠意志力和硬实力。
无数士兵架着云梯奋勇争先地向城墙上攀爬而后方不断有投石机向着城上投掷石块冲车也在盾牌兵的护送下向着城门前进。
赵海平感慨道:“每次读齐朝的历史燕云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燕云十六州所构成的立体防线是整个北方疆域的屏障。一旦没有了燕云北方蛮族的骑兵便可以长驱直入再无地形可阻挡。
“就像是‘守江必守淮’究其原因在于长江与淮河之间有着密集的水网能够有效地阻滞蛮族的骑兵。而燕云也是如此。
“齐朝自建国起便没有燕云而之后的几次用兵也全都以失败告终。许多人在说起齐朝为何屡战屡败的时候总是会说因为燕云并未在齐朝手中。
“可是前有梁朝后有大盛哪个朝代从一建立的时候手中就有燕云了?每一寸疆土不都是用血汗拼杀出来的吗?
“唯有齐朝在开国之初就已经有了迟暮之相。
“邓将军依你的看法你认为齐朝有没有收复燕云的机会?”
邓元敬将军荡平贼寇之后后半生基本上都在北方抵御北蛮对于北方的地形自然是了如指掌。
而且邓元敬将军也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喜好读兵书也喜欢读史在这方面自然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他略一思考然后说道:“机会自然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次。
“第一次机会是后周时世宗皇帝亲征。当时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幽州城下可是在双方即将进行战略决战之时后周世宗却一病不起最终功败垂成。
“第二次机会是齐朝刚建立时太祖皇帝同样可以选择先不扫平南方诸国而是先北上攻取燕云。当时辽国正是昏君在位国家混乱不堪。然而齐朝太祖却仍旧认为辽国势力强大、不可硬碰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
“可就是这个方略让齐太祖也失去了收复燕云的绝佳时机。因为等齐朝扫清南方那几个小国之后辽国臣子弑君、换了皇帝政局步入正轨。
“其实当时若能先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再回头去打南方几个小国不是旋踵即灭吗?
“想当年我大盛朝太祖皇帝虽遵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略但该打硬仗时也从不含糊。虽然大盛朝刚刚建立但几次征讨北蛮可谓是果断无比这才有了大盛朝开国时的文治武功。
“若是我朝太祖也认为应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恐怕一旦失去了战略窗口再想收复北方也会变得难上加难。”
邓元敬将军稍微顿了顿继续说道:“等到了第三次机会便是齐太宗北伐了。
“当时辽国已经结束了内乱实力快速恢复。而齐太宗又不善于用兵久攻不下之后又在野战中输得一败涂地直接将自家的老底给漏了个干净。
“第四次机会便是联金灭辽。
“本来金人在北方进攻辽国齐朝就可以发兵攻打燕云。当时精锐齐军所面对的也不过是辽国的一些残兵败将。
“然而齐军军纪废弛攻下燕京之后竟然大肆烧杀抢掠引得城中军民一心将齐军给赶了出去。而后等辽国援军一到又是大败。
“自此之后金人也看清楚了齐朝的真面目这才有了靖平之变。
“由此观之齐朝要收回燕云整整错过了四次机会。而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太祖太宗战略能力不足没有抓住最佳的时机;军事指挥能力也不行打不赢硬仗;内政文治也不行国家承平百年不思厉兵秣马反而军备日渐废弛。所以一次机会都抓不住。
“辽金再强又如何强得过北蛮?
“当年我朝太祖北伐虽然攻取了山东但北方大部仍在北蛮手中。太祖皇帝为求万全先攻略河南再进兵潼关将大都的周围的枝干全部剪除完毕这才能一战而定乾坤。
“事实也果然如此在扫平周围以后仅仅一月便攻克大都。
“所谓金城汤池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来守。大势已成区区一座城池总有攻下来的办法。
“只可惜齐朝虽然自己手中便握着山东、河南等诸多要地却拿区区燕云束手无策。”
赵海平点点头:“邓将军说的好。
“其实越是体验我就越是觉得历史很多时候还真就是由大量偶然构成的。
“就拿齐朝错过这四次机会来说哪一次不是功败垂成?哪一次不是令人扼腕叹息?哪怕运气再稍好一些结果很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所以……我不能再错失第五次机会。”
赵海平看着燕京城的城墙:“其实齐朝还有第五次收复燕云的机会那便是现在。
“韩甫岳将军本来势如破竹连战连捷但却被齐高宗与秦会之联手冤杀。自此之后齐朝偏安江南再也不考虑北伐的事情。
“连曾经的京师都未曾收回连黄河都没再看到更别说收复燕云了。
“但其实此时有一个绝佳的战略窗口那便是……完颜盛之死。
“金国的太宗皇帝驾崩之后金熙宗上位。完颜盛秉政发起对齐朝的大战而金熙宗则是临朝听政。
“只不过金熙宗没什么治国的才能先是全面依赖于完颜盛无忧无虑地过着雍容华贵的帝王生活不思进取;而在完颜盛死后他开始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被皇后专权。
“金熙宗嗜酒擅杀大臣喜怒无常众叛亲离。最终被完颜海陵等人合谋刺死。
“而后完颜海陵暴虐不堪再度兴兵南下却被部下哗变杀死。而完颜海陵死后登上皇位的金世宗又是金国排得上号的明君被称为‘小尧舜’。至此齐朝的战略窗口期也就彻底没有了。
“所以这第五次机会便是此时了。
“完颜盛已经年老多病无法用兵距离病逝不到一年;金熙宗不理朝政完颜海陵密谋夺权。整个金国正是最脆弱的时候。
“可原本的齐朝不仅没有抓住这个战略窗口反而冤杀了韩甫岳将军坐视金国恢复实力。
“从这一点说齐高宗就是个千古罪人!
“在我华夏最需要英雄人物的时候他却硬生生将英雄给扼杀了。
“只是被毒杀实在是有点便宜了他。
“不过还好等我拿下燕云、灭了金国还有回去开棺戮尸的机会。”
邓元敬将军沉默不语对这种臣子要将君主开棺戮尸的危险发言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一名兵卒前来通报:“将军!有一名齐朝来的陈太尉已经来到军中说是带着皇帝密诏求见将军!”
赵海平沉默片刻:“让他在营中等着。”
……
当天晚上大军回营。
虽说此时算是一个夺取燕云的绝佳窗口但毕竟是坚城再怎么快也得月余才能打下来。
连日奋战士兵们也都已经人困马乏损伤不小。还是得抓紧时机休整一番。
回到中军大帐赵海平又见到了这位御前太尉陈远善。
只不过上次见他的时候还是齐高宗派他来送招安的诏书而这次再见却是齐英宗派他来送衣带诏了。
“韩将军请以齐朝社稷为念以天下苍生为念发兵勤王吧!”
陈远善言辞恳切就差跪在地上磕头了。
赵海平将衣带诏看了几遍淡然说道:“陈太尉若是昭义军此时撤兵收复燕云的大业便又要毁于一旦了。”
陈远善急忙道:“韩将军!
“可是秦会之此时正在密谋篡位官家已经被他软禁起来恐怕过不了多久便会有性命之虞!
“韩将军用兵如神燕云以后也能收复。可现在若是不去勤王我齐朝的江山恐怕恐怕就……”
赵海平看了看它脸上露出古怪的神色:“难不成齐朝的社稷比收复燕云还要更重要么?
“没有燕云北地百姓每时每刻都在蛮族的铁蹄之下或是被掳掠或是被杀戮没有一朝安寝。
“北地兵荒马乱的时候官家在京师歌舞升平可曾想过百姓无愧于社稷而官家……可敢说无愧于百姓?”
赵海平的这番话把陈远善说的哑口无言。
是啊有什么脸求着韩甫岳将军去勤王呢?
靖平之变就是齐惠宗、齐英宗这两个奇葩皇帝搞出来的。
他们被掳去金国受辱确实很惨。可他们才是靖平之变的罪魁祸首。百姓何辜要被金人肆意杀戮?
他们还能活着还能锦衣玉食那些被大肆屠杀、或是被活活饿死的百姓呢?
至于齐高宗更是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非要召还韩甫岳将军还要跟金人议和让秦会之独掌朝廷。
秦会之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谋朝篡位的地步不正是高宗皇帝咎由自取吗?
高宗皇帝已被毒杀现在轮到英宗皇帝了。
这俩人确实是法统上无可争议的皇帝但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只能说是活该。
而韩甫岳将军此时要收复燕云显然也比去营救齐英宗重要得多。
陈远善慌了:“韩将军那此事为之奈何啊?”
赵海平其实心中早有打算毕竟秦会之的篡位也正是他撺掇的。
不过此时他还是假意思考一番然后说道:“其实此事远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陈太尉你手中有衣带诏该找齐朝禁军统领勤王才对。秦会之虽然权倾朝野但武人之中恨他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样为了确保陈太尉的安全我愿借你精兵五千保你安全。同时我与朝中武将也有一些交情便修书几封、陈说利害。
“到时劳烦陈太尉奔走一番以衣带诏号召这些武将进京勤王、诛杀秦会之如此可得两全!”
陈太尉不由得大喜过望:“如此甚好!那便有劳将军了!”
赵海平转过身去微微一笑取来纸笔很快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写给他认识的一些忠于齐朝的武人。
秦会之虽然权倾朝野不断将朝中紧要官职换成自己人又不断打压武将但想要将齐朝的武将全都换掉终究也是不现实的。
这其中有不少武将都还在观望。
他们当然无法接受秦会之篡位但光凭他们自己却无法反抗。
因为一旦反抗极有可能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被快速扑灭。
但现在衣带诏、韩将军的信、保护陈太尉安全的这支精兵……都让陈太尉串联起一支反抗秦会之的军队成为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