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国(1 / 2)
“咱现在想问大家伙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发展工商这条路能给大明带来什么好处?”朱元璋插着手皱着眉头问道。
众人微微发怔什么意思?我们讨论了这么久陛下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不知道?
不会吧!
就在大家伙陷入震惊的时候朱标突然道:“回父皇的话不走工商的路子依旧是男耕女织手工作坊不过是把生丝织成丝绸能增加些收入贴补家用罢了。可如果能使用机器一台织机顶得上六十四台数十倍增加从一个作坊就能收取几十倍的赋税税金充裕朝廷才能做以往做不到的事情成就前朝达不到的功业!”
朱标说完之后老朱微微点头他扭头又看了看李善长“李先生你看太子所说是不是有道理?”
李善长连忙回答道:“上位现在遍地作坊家家户户税务部这边确实不好征税宛如一头乱发怎么也抓不起来。朝廷管不到地方衙门就会插手中饱私囊盘剥百姓又会如历次贪墨大案一般后患无穷!”
这也就是今天这个环境朱标又提前保证过老李也算是说了实话。前面已经设立了税务部为什么还没有起到作用?水师走私还会那么猖狂?
问题就在这里设立一个部之后就要有相应的财力人力支持税务部收钱的还会缺钱吗?
没错毕竟征税也是要成本的。
这些年来税务部能管得了的就是几条水道几个关键的税卡也包括应天苏州几个大城市别的地方根本管不到。
让税务部去追查税赋大约就会出现以下场景……想要收税可以但是请增加办事人员配属足够的官吏然后才能征税。
可增加人员配属官吏就要花钱朝廷缺钱才要征税你们不征税朝廷哪来的钱?
你们不给人我们怎么收钱?
你们不收钱我们拿什么养人?
……
事情到了这一步基本又成了无解的了。
其实审视大明朝的税赋会有种很无奈的感觉。
田赋这一块就算没有兼并土地大家伙都按照规矩纳赋也是有上限的根本突破不了。
商税这一块不管怎么想办法始终存在征税成本的问题。
遍地小作坊小农经济。
几十万个征税对象甚至更多……每家只有仨瓜俩枣的税金不管怎么征收使用什么方式能进入国库的都是非常有限的。
甚至搞不好还会赔钱。
剩下的盐税、关税、矿产只能说不无小补但是改变不了大局。
如果再把土地兼并官吏贪墨人口膨胀等等情况算进去那几乎就是无解的死局。
也难怪出道即巅峰剩下的时间就是维持着想要做大做强再创辉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毫不扩张讲现在朱元璋还压得住一旦老朱没了盐税、田赋、关税全都会锐减与此同时官员的俸禄等项又会骤然增加。
财政危机转瞬而至要不就学朱允炆开始削藩?
又或者奉天靖难?
反正怎么看都挺无奈的。
治国当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从很早开始张希孟就一直倡导发展工商走出一条新路……结果这条路走得跌跌撞撞条件最好的苏州竟然也没有走出来。
北平就是唯一的希望如果北平还不成那大家伙就真的只能洗洗睡了。
朱元璋又向几个人提出了问题在场众人纷纷尽力解答谈到了最后老朱的心情还挺好的。
“给每一位卿家包二斤新茶算是咱给大家伙的礼物。往后这种会要多办不光是工商的事情其他紧要的事情也是这样你们开诚布公咱虚心纳谏!”
好家伙居然能从老朱的手里拿到赏赐实在是不容易。
这二斤贡茶应该送到祖宗祠堂供起来才对……不成徐达不许官员修建祠堂那就只有藏在家里头了。
大家伙带着各种心思相继散去。
朱元璋低声道:“妹子标儿咱们三口人一起吃顿饭有些话再仔细说说。”
马皇后微微一怔很快点头“那敢情好我下厨吧!你们爷俩聊聊。”
马皇后这一走只剩下老朱和朱标。
这爷俩相对半晌到底是老朱先笑道:“你这次安排不错那几位都说了实话让咱开了眼界。过去是咱浅薄了!”
朱标也苦笑道:“父皇其实真正看透这一步的就是张先生。他早就意识到了所以才布局北平希望能从北平突破。”
朱元璋点头道:“张先生的本事自然是不用说的。只是咱想问你你四弟朱棣他能扛得起来这么大的事情吗?”
这是个老问题了朱元璋再度提起来。
朱标沉吟良久反而问道:“父皇觉得要什么人才能把生意办好?”
老朱怔了一下苦笑道:“咱一时还真不好说只是你四弟太跳脱虽然有些手段到底不是那么讨人喜欢兄弟之间也不是那么老实。胆子又大心思也多……咱着实有些担心!”
朱标低着头默默沉吟半晌才抬起头“父皇四弟如何孩儿不好说。但是让孩儿去主持北平的工商业只怕是寸步难行!”
朱标说得很认真并不是自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