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4节 以普渡为名(2 / 2)
慧持突然道“阿弥陀佛弟子一事不明。”假阿弥陀佛微有不耐随即散去不满“何事?”
慧持谨慎道“根据佛经所言我等要往生极乐当在示寂入灭时留一念明观。佛经对此的形容是——若能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假阿弥陀佛反问道“那又如何?”
沉约微有意动知道如今的慧持反倒比慧远更加清醒或许这就是旁观者明。不用慧持再问沉约已知道慧持的用意——相对大乘而言小乘似乎境界不高世事上这世上能以小乘法门证道之人无不都是世所罕见的智者。
自了汉不但严格持戒而且念念清明对于经书言及的次第可说是清清楚楚。
释迦说经不但说了不可思议的境界而且说了详细的修行步骤以及修行者到哪个步骤后会有什么反应都是说的一清二楚。
不然佛教中何以有显教一说?
何为显教?那就是显而易见、清清楚楚的教法。
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释迦从未有如此想他对自己所知全无保留的传授给弟子甚至因弟子不明他仍旧耐心反复从多层面的进行解说。佛未留经书只是弟子怕遗忘这才召集强闻博记的弟子将佛所说的言论汇聚成经而佛说的修行次序同样清清楚楚的留下来写在经书中。
不过就和学数学般学数学有几种人物一种是天才对公理定理的理解是想当然尔他们一见到公理定理完全了解这些规则的目的用途、过去未来是以在规则下没有束缚之感反倒得心应手;第二种人就是不太明白规则的真意但严格按照规则来说的去做同样算是此中英才。当然了还有第三种人就是——规则是什么不明白规则的用意是什么不明白学什么不明白用在哪里还是不明白对于这种人而言学习数学就是痛苦之事。
学数学如此修行同样如此。
持戒就是守规。
规则制定不是为了约束众生而是真切利于修行。
天才修行者自观因缘径直证道因为心性恒存只在于发现证得。第二类的修行者多是按照三无漏学就是采用戒、定、慧的步骤渐渐持戒入定增发智慧然后渐除理、事两障除尘显明终究证道。
戒如平地诸善由生。只要持戒增其精神持正信遵循正法慢慢就能悟得一二。
余众愚痴者不明佛理不懂规则口中念佛妄心荡漾求之不得如同小三不入正室分得家产般对世尊咒骂痛恨如此哪怕信佛多年徒增痴迷不如不信。
自了汉算是第二种人偏上的层次他们或许不太真懂教法真意但对次序的记忆绝对是清清楚楚。
都子俊知识渊博对佛语的了解同样不差。事实上这世上本来就有很多聪明人能够自成体系因此他们对旁的体系也能融会不是能融会贯通而是能融汇其中评点一二因此尹始的都子俊对慧远所言的确像个得道高僧。
这世上看似得道的高僧哪个都能将某些经书说的头头是道的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若遇信徒提问他们同样能回的头头是道不是因为他们悟了而是因为经书上就是这么回答信徒的他们只是记下了佛解答信徒之语至于解答了什么他们本身并不完全清楚。
都子俊就类似这种“得道高僧”靠披袈裟、说佛法骗取了慧远的信任后随即行自身的目的。
慧持带着警惕的神情望着“阿弥陀佛”“既然如此佛主何以要我大哥听你召唤前往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