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工部还有配套发明】(1 / 2)
谢富的铸字法并不高深玄妙。
突破性在于使用蒸汽机和钢模可以大批量、低成本冲压出铜模。
听说一个佛山铁匠居然被任命为工部铸字厂的副监。官方铸字工匠们坐不住了工部郎中张舜民心急火燎请求面圣。
“怎么你们也发明了新式铸字法?”赵瀚笑问。
张舜民回答道:“回禀陛下工部官匠确实发明了新式铸字法。”
赵瀚颇为惊喜问道:“什么方法?”
张舜民回答:“大明原有的铅活字、铜活字、铜铅锡合金活字都不如欧洲的铅合金活字配方好。全面改用欧洲铅活字之后根据这种合金的特质工部一直在改进浇铸之法。如今已有成果名唤‘铸字炉’每小时能铸造五六十枚活字。”
“好!”
赵瀚勐拍大腿赞许。
谢富改进的是制模技术而工部改进的是铸字技术两种技术是可以完美配套的。
张舜民继续说:“陛下铸字炉的发明之所以没有上报是因为还可以继续改进。目前发明出的是手拍炉工部正在改进为脚踩或手摇炉。一旦改进成功活字浇铸效率至少能提升数倍甚至是提升十数倍!”
“改进工作复杂吗?”赵瀚问道。
张舜民整理措辞道:“不复杂但也不简单偶尔还要请教钦天院物理馆的学士。目前已经有了眉目大致构造已经设计出来。”
这种活字浇铸技术如果彻底改进完善每小时可以铸字七八百枚清朝末年就是使用的这个玩意儿。它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前提是要有精细字模和铅合金活字配方。
这套技术还有更复杂的升级版即“汤姆森自动铸字炉”从民国初年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每天可以铸造中文活字15000枚!也就是每小时600多枚看似效率降低了但铸字之后直接能用不必铸字工进行后期打磨。
赵瀚说道:“铸字炉改进完毕相关人等皆重赏!”
官方发明跟私人发明不一样它的专利权自动归属所在单位。
谢富发明那套铸字法其实专利也该归属谢家工厂。但谢家做得太过分不但拿走专利连专利署名权都要霸占这是违背《大同专利法》的。就算没有皇室出面打起官司来也说不定谁输谁赢。
张舜民继续说道:“工部还有官匠提出以活字制死版。”
“死版?”赵瀚有些没听明白。
张舜民说道:“凋版可以反复印刷活字可以任意拆卸凋版与活字是否可以各取所长呢?活字排版繁琐印完之后就拆等下次印刷还要重新排版。因此工部官匠便提出想法先用活字排版再用活字版制泥模浇筑铅板。活字可拆掉再用如此就节省了活字数量。铅版用于印刷印完可以保存起来下次加印时不必再排版直接拿出铅版再印即可。”
这才是真正的印刷制版啊!
赵瀚问道:“可已发明出来?”
张舜民说:“两年前就有官匠提出这个想法但具体研究时还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正在一步步解决。”
这种泥模铅板技术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四十年《字林西报》、《申报》最初就用这玩意儿。
但它有着巨大缺陷:
第一泥模浇铸铅版时必定碎裂因此泥模无法保存属于一次性消耗品不能重复浇铸铅版;
第二铅版虽然可以保存但坚脆易折使用或搬运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损坏了。
后来的改进方法是用特殊厚纸代替泥模即纸型铅版。
一套纸型可以反复浇铸铅版十余次而且便于长途运输。在南京排版印刷之后只需把纸型运到北京就可快速浇铸铅版再印接着运去西安也能快速浇版印刷。
一本书的印刷只需几十套纸型就能满足全国各地的需求而排版工作只需要进行一次。还能多制造几套纸型只要保管妥当二十年以后也能拿出来用。
谢富改进字模工部改进铸字炉接下来研发浇版技术。
三种技术可以完美配套。
特别是浇版技术那才是划时代的革命书籍印刷成本可以降到无限低。泥模铅版研发应该不难。但这种技术缺陷太大也不知要花费多少年才能进化为纸型铅版。另一个时空用了四十年这个时空可能是二十年也有可能要一百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