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七痛楚千般无惧颜,从来凛凛女儿色(2 / 2)
天绍志见自己所猜已中,又想及大理王国的势力,面目异常冷肃道:“你错了,这世上还有很多愿意拔刀相助的人,不止天绍志一个!”
倒不是他惧大理国势力,而是此事牵连甚广。
钟若引目望着他,凛然叫道:“可是只有你挺身而出了,也只有你对妙引一片痴心!”自然指的是当初隐域宫后山营救钟妙引一事。
天绍志斜视她一眼,语气丝毫不让,仍旧冷然回道:“若宫主,你把我看的太高了!”
钟若引知道他必会答应自己,铿然道:“你值得我们高看!”
天绍志见她主意已定,必要自己应承此事,心中叹了口气,转身道:“杀聂贞的事,我自然会去做,但必须是在中原,我不想伤及无辜,连累宫主和妙引!”看了钟若引一眼,走开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待会儿还请若宫主与妙引一起回去吧!如有可能,请取消天绍志与妙引的亲事!”
言下之意,他愿意独身去找聂贞,只要他与隐域宫诸人无甚关系,如杀死聂贞,大理国王也无法怪责到隐域宫头上,说罢,径直远去,只留钟若引呆呆地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听着那霏霏雨声怔住。
前方乃是石桥镇,朱友贞自己居在四方镇,却派出部分兵马分散驻守于石桥镇各村中,那些士兵与百姓杂处,显是朱室欲做长期相峙濠州的打算。
故天绍志一行人无处栖身,钟妙引就在附近一处荒屋落脚。
朱友善早已不在此处,因周廷赐了戍边十数郡邑于他们宗室,故如今他们俱已为大周朝的边将,再也无需委屈在四方镇内,而是聚雄兵驻守周朝边境,与南唐兵夹淮对峙,也即是南起寿州,北至濠州而止。
此十数郡邑临淮河分布,其境内有颍河、涡河,皆为淮河的两大支流。
涡河东南流经开封,最后奔流于荆、涂二山之间,经蚌埠城附近的一处涡口入淮河;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流域北抵黄河南堤,在寿州正阳关入淮河。
正阳关位于淮河南岸,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帆船竞至,舟车四达,水路七十二水俱通正阳,是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也是淮河中游的重要水运枢纽。其内商贾沓来,市井繁荣,物盛廛富,人口殷繁,地势优越,早已是往来商贩辗转辐辏之地,亦是客商们重要货物的集散地。
涂山位于蚌埠西部,而蚌埠城与濠州乃比邻相望。曾经大禹治水把山一劈为二,让淮河水改道,变成由南往北流,其山位于淮河东岸,与荆山属于隔河相峙。长淮西来,涡河北汇。
荆、涂两山夹淮对峙,又当涡、淮两河汇流之处,此处郡邑形势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如后周与南唐这般南北分裂对峙的局面,就更为争夺角逐的重要战场,历代皆是如此。
朱室攻城,自然需要财资支助,是故四方镇沦陷之先,他们已攻下寿州的正阳关,并赶在南唐反击的前面及时将荆涂二山附近地辖收入囊中,而后才拿下四方镇威胁濠州。即是此次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势。
昔日后梁的凤历皇帝朱友珪正是屯兵驻扎在正阳关这个险要地势,与南唐的清淮军形成相抗之势。而荆涂二山附近则被朱友善占领,与驻扎蚌埠城的行军招讨使彭文赞大军相峙。
自周室封朱室诸人为戍边大将后,朱友善便移居荆山近侧的城内,四方镇他已不再踏入了,久处仙灵岛那等贫寒之地,他对于城内富饶,早已按捺不住,如今是见山厌山之徒。朱友贞则始终不愿意搬居郡邑居住,也许在他内心深处,总觉得四方镇更安全些吧!
与周室商酌,此事则乃朱友善一手凑成,他多方奔走,与皇太子柴荣达成协定。
当日他带上自己的得意门徒燕千崇与柴荣笑曰:“我们为周室边将,集兵力扰唐,太子志在四方,一心开拓天下,当可高居朝堂,集主力对付屯居北方的契丹及北汉。我们双方合力,只要太子不在后方阻我兵马,我们愿为太子效力,事成之后,太子若攻得天下,我两位兄长议定,只需到时太子应我等江淮一处地方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