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2 / 2)
恭亲王无话可说,他也知道两将矛盾重重,无论是曾藩还是吴可都不是好相与之辈,要他们向对方低头简直难如登天。
一个巴掌拍不响,想要将这事推行下去光靠吴可一人可不行,还得争取湘军主帅曾国藩的遗愿,不过吴可对此却不抱太大希望。
别看曾国藩名头响亮,是朝廷眼下一等一忌惮之辈,可是他只是湘军的精神领袖,并不能掌握湘军全部战力,除了最为心腹的一小拨人马,大部分湘军都掌握在各自将领手中,听不听曾国藩的命令全看将领心意。
不像乡勇队只有吴可一个声音,虽然此时也形成了好几个军中派系,但还是牢牢团结在吴可身边,战斗力和凝聚力也不是湘军能比的。
他可不相信湘军那帮混球在尝到了大设厘关税卡的甜头后,会因为曾国藩的‘主动退让’而心甘情愿的放弃这样的大好处,想都不用想。
恭亲王显然也明白湘军内部的情况,所以之后没再说这样的‘傻’话,把话题转到了河南还有陕西一带的乱象上头。
此时的大清真可以说得上四处漏风,到底都是乱子战乱频频,自从张亮基离开河南巡抚任上,吴可与左宗棠两大得力臂助跟着跑到淮北赴任之后,可以说河南就没安宁过。
也就是乡勇队主力囤驻淮北那几年,时不时的出手帮衬一二,河南的局面才没有继续恶化,可是后任河南巡抚都不是吴可等人一系,明里暗里没少下拌子出阴招,吴可等人真心没功夫搭理后来关系也就彻底冷了。
没了乡勇队主力相帮,分散在豫南乡勇队出身地方清军也跟着阳奉阴违,整个河南中部和北部乐子可就大了,之前一直被堵在山东的捻军主力脱笼而出,犹如脱缰的野马四处撒欢搞得整个河南鸡犬不宁热闹非凡。
这样的热闹却是朝廷极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可惜捻军实在太过猖狂,数量又多到让朝廷头疼万分,不是说剿灭就能剿灭干净的。
还有陕西甘肃一带的回民,最近一段时间也是不停折腾,地方清军全力围剿效果却是差劲得很,因为当地清军主力早已出境参与围攻太平军的战斗去也,实在没有实力也没精力应付烽火连天的乱象。
总之在恭亲王口中,大清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危险关头,变可能还有一线生机,不变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得,绕来绕去又绕到了搞洋务的路子上头……
和恭亲王一番闲谈,让吴可知道了不少没注意或者太过偏僻的消息,也算是收获不小,两人一番长谈说了近四个时辰,最后在王府吃了顿丰盛大餐吴可便告辞离开,临行前受邀日子多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走走。
吴可欣然应允,他对于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衙门还是非常好奇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可是晚清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
初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咸丰十年(1860)朝廷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后,对外交涉事务增多。次年1月,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奏请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
经咸丰帝批准,于同治元年二月(1862年3月)成立。
总理衙门由王大臣或军机大臣兼领,并仿军机处体例,设大臣、章京两级职官。有总理大臣、总理大臣上行走、总理大臣上学习行走、办事大臣。
初设时,奕訢、桂良、文祥3人为大臣,此后人数略有增加,从七八人至十多人不等。大臣下设总办章京(满汉各两人)、帮办章京(满汉各一人)、章京(满汉各10人)、额外章京(满汉各8人)。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举凡外交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无不归该衙门管辖,成为朝廷的重要决策机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拥有如此广泛的权力,涉及到外洋事务都需总理衙门报备出面,以两广与外洋频繁联系往来的现状,更是少不得与总理衙门打交道的机会,在其初建时好好认认门混个脸熟极有必要,省得以后衙门里的小吏看不清形势尽给两广扯后腿船小鞋。
当然有桂良这位同盟好友坐镇总理衙门,相信不会有那不开眼的玩意主要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