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巡视(2 / 2)
不久之前的大沽口胜利更是助涨了朝廷的心气,洋人再想依靠单纯的武力威慑,想要达成目的可不那么容易。
既然有朝臣主动提出了海防问题,朝廷也没钱在海州修建连绵成林的炮台工事,吴可既然提出了建设海州的想法自然有解决的法子。
英法美不趁手,不是还有西班牙和荷兰这等国力不强但造船工业不弱的西方三流列强小国么?
别看新任美国公使华若瀚蹦达的欢实,又是跟英法公暗中勾结又是与俄国公使眉来眼去,还不知道暗中达成了多么协议,但想让所有列强国家跟它们一条心却是绝无可能。
只是近海防御,用不着那种吨位超过五千吨以上的庞然大物,人家不可能卖他也没那么多合格水兵操作。
炮台还是要建的,不过没必要建成一座钢铁堡垒,只需在海岸线高地要地修筑几座合用的,再辅以轻便快捷的千吨以下小战舰便可。
果然,派去暗中跟西班牙和荷兰富商联络的人手很快就传来好消息,他们联络的两国商人都答应了清人的采购要求,只不过价钱可能会稍高那么一点点。
这倒无所谓!
怎么说他也执掌两江三省之地,过了手头严重缺钱的时候,拿出几十万两银子采购足够小型军舰还有修筑炮台所需大炮还是没啥问题的。
既然钱不是问题,人家列强商人更是爽快,再拿到了定金之后明言三月后交货,到时候再付清余款即可。
不论是足见近海防御水师,还是建设海州矛头港口都不是一时能做成的事情,他倒也不急先暗中招募水手,同时借用西班牙和荷兰商船训练,莫等以后船来了人还不会开那就闹笑话了。
离开海州,总督行辕路过徐州直接来到了安徽淮北。
进了淮北地界周遭环境又是一变,比起江苏各地淮北地区的治安状况明显好得多。而且路上基本没有流民身影出现,不是被淮北各地方兴未艾的工坊展览,便是加入了乡勇队控制下的田庄做活,总之生活倒是不差。
特别是当年因着训练乡勇队战士工作业能力,随手开辟的那些荒田,此时经过几年耕种竟成了名副其实的良田。
单单就是田庄一项。便能吸收消化流民无数,收获的大笔粮食流入市面之后,粮价想调高都难。
当初从河南收拢而来的上百万流民早已被淮北消化干净,安居乐业很少有愿意再返回河南老家的。因为淮北地区的青壮劳力一向不缺,这才使得淮北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之后更有因《保定协议》采购到的价值上百万两白银各种机械设备,由乡勇队牵头开办的各累工厂开工,不仅消化了为数不少的流民青壮,同时更是源源不断的创造着财富和利税。
总督行辕进入淮北地界后,吴可还特意视察了几处运转良好的工厂,虽然工厂环境真的一般般,但是那欣欣向荣的劳动场景,还有一马车一马车往外运送的产品,都说明了这些工厂的兴旺发达。
工农业都发展得如此兴旺,商业自然也差不到哪去。
一路所见市集无不人来人往热闹喧嚣,百姓的精神面貌和衣着打扮也比江苏那边要好不少。多年的安定生活加上手头多少有些闲钱,自然比那些穷得叮当响的流民和贫民们表现要好得太多。
淮北经过现任闽浙总督张亮基和乡勇队多年经营,底子实在厚实得很,就算经历了之前延绵几月的金陵围攻战,市面上一点也都没显得有萧条迹象。
而且乡勇队依旧在淮北各大重镇设立兵营,弹压地方维护地方秩序,使得淮北之地没因换了巡抚便出什么乱子。
当然,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尽管吴可身为两江总督依旧还是安徽巡抚的顶头上司,但安徽巡抚翁同书毕竟不是他的嫡系手下,自然有自己的小心思想想法,明面上不敢破坏吴可之前的布置但暗地里可没少小动作。
吴可对此倒是不很在意,只要翁同书没搞得太过,想要动摇乡勇队在淮北的根基,让他从别的地方捞点好处也好。
因为淮北算得上吴可的根本之地,对这里的情况熟悉得很,所以也没让翁同书和淮北一众官员陪同什么的,只接受了他们的一次接风宴请便打发他们离开,他们想要看看一些比较真实的东西。
在淮北和毫州转悠了一圈,本打算继续向录州方向视察过去,可是天不遂人愿,这是从庐州突然转来一封来自常州总督衙门的急信,告诉了他一个很不好的消息,请他立即回去主持打大局。
吴可不敢怠慢,见信之后便派人给翁同书和二牛打了声招呼,而后转头顺着来时路径原路返回。
来时走走停停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回去时却是快马加鞭一路急赶,不过花费不到半月时间便赶回常州,回到总督衙门后他也来不及休整,第一时间将手下官员召集起来怒问:“这导师是怎么回事,洋人又闹妖蛾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