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进封关内侯(上)(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残晋 !
“嗯,逸民(裴頠字逸民)说的合情合理,只是安定太守由谁来做呢?”张华说道。
王戎说道:“皇后虽然给毛腾许封了关内侯,可谁都知道关内侯没有封地只是个虚衔。我看不如让毛腾做安定太守,上次解系上表请封毛腾为抚夷护军已经督护安定兵马,我们还不如借坡下驴,让他调到大郡,总也是一种封赏了。”
张华点头道:“也可以,只是新平太守该给谁合适呢?难道是皇甫澹,这可不妥吧,皇甫家已经出了两个刺史,可不能再有一个太守了。”
王戎笑道:“那就给安定主簿张光,他中正四品做佐吏多年,也该晋升了。”
晋朝许多郡县的太守和县令,一般都是刺史上表举荐再有朝廷追认,而这次解系病重河间王又初任的契机,却给了中枢大臣任免关中郡守的机会。当然,赵王司马伦也没闲着,他向贾模就推荐了一个人,贾模就道:“冯翊太守欧阳建已经被大司农石崇上表求免,石崇说他们舅甥皆有过错,求免大司农官职和冯翊太守。我看就让欧阳建回朝做个尚书郎,让石崇接任太仆寺吧。而冯翊太守一职,赵王举荐了宜昌亭侯南阳张辅,此人曾任御史中丞,中正三品,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戎暗道:“张辅多次弹劾你贾家徇私枉法之事,三品贤良却外出做太守,这不明摆着是贬职嘛。”微微一笑。张嘴说道:“张辅是个人才。确堪大任。”
中枢的重臣商议妥当,这才在第二天朝会时由晋惠帝在太极殿发布了封赏的消息。贾后的亲信宦官寺人监武安侯董猛刚念完封赏名单,河南尹王敦忽然就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陛下,齐万年西遁凉州至今尚未抓获,就这么急着给他们封侯加官,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
晋惠帝有些呆滞地迟疑片刻,忽然就说道:“似有,不合适。”
朝臣们虽然早习惯了皇帝的呆憨,可还是忍不住哗然一片。尚书右仆射王戎与王敦同为琅琊王氏一族。顿感面上无光,立刻呵斥道:“处仲,你是河南尹,为郡守之长。管好分内之事,修得非议朝政,还不退下。”
王敦朝着身后一群低级官吏一笑,摆摆手道:“我王敦不知礼仪,可好歹是朝命敕封,河南郡我也治理得井井有条,身为河南尹我也有朝议的资格吧。不像安丰(王戎为安丰侯)兄用甲午制选上来的官吏,也不管什么家伙一股脑都用,这才让欧阳建、张损这些人也做了太守,弄得齐万年竟然在关中差点成事。嘿嘿。”
王戎在尚书台主持吏部。为了照顾一些藩王和勋臣权贵的利益,有意削减了严格的有利于世家大族的考核制度。创立的先上任理民再考核的“甲午制”,导致权贵和藩王的近臣成为郡守,而其中不乏投机倒把的寒门子弟,这一点让垄断仕途的士族们非议不已。王敦这时候又提了出来,王戎更是气恼,拢着双手怒道:“这是尚书台的决议,天子的敕命!目的是为了让寒门的才干之士进入朝中,虽然确有缺漏可毕竟是个好的举措。你若反对甲午制,何不上书表奏。又在这里哄闹,朝廷威严何在?”
其实王戎在吏部虽然开了这个口子让权贵和藩王的近臣能够跻身官场,可在根本上还是维护士族利益,选官基本都是**裸地只看门第。所以这个看似有利于寒门子弟的“甲午制”一施政就弊端无穷,然而有寒门勋臣权贵出身的贾后和藩王们的支持。一直没有人敢直面非议。而王敦这个刺头,却趁着张损欧阳建等人出事的机会就提了出来。弄得王戎很是下不了台面。
张华这便出来道:“王处仲,这里商议的是封赏之事。你既然对齐万年未死而授封赏颇有微词,就该就事论事。甲午制的优劣,如果你有善举不放上表朝廷,这里没有时间多议。”
王敦顾左右道:“我也没甚意见。”这就回到朝位上。
董猛看到王敦退回,赶紧问道:“诸位还有什么异议,没有异议的话就散朝了。”
众臣本来也对此事没啥太大的不满,而王敦这样的超级刺头都被张华说退,少数不满者也不敢再发表议论,都噤声一片。晋惠帝早已等得不耐烦,就宣布退朝回后宫池塘看蛤蟆了。
王敦刚走出殿外,一个声音就叫住了他,说道:“还是河南尹快人快语,朝廷哪知道甲午制的危害。一个张损、一个毛腾弄得我北地老家赤地千里,族人举族搬迁,侨居在洛阳,如今竟也成了无家的客人。”
王敦回头一看,却是光禄勋傅袛,回头一笑道:“那是你族人太不争气了吧。”竟毫不理睬地就走了。傅袛不禁微微恚怒,再无言语。身后王衍向他拱手一礼道:“傅公,真是得罪了,我这个族弟向来率性而为,不失童真,还望傅公别记在心上。”
傅袛面色乌青地道:“他这样子,日后怕是要闯大祸的。”说罢便快步离开了。
王衍从宫门刚刚走了出来,迎头又撞上了王敦,他与王敦交情较好,缓缓说道:“处仲,濬冲(王戎)是我琅琊王氏的宗长,都是同族中人,何苦在朝堂上拆他的台?”王敦不屑地道:“王濬冲墙头草一般,哪堪大任?如今要皇甫氏掌了关中,又让毛腾这个赵王的近臣混得风生水起,丝毫不懂得牵制之道。日后倘有乱事,只怕我王家也要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