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三十六章 决胜(11)(2 / 2)
初十日,在确定多锋短期内不会进攻潼关后,李自成率主力北上,至榆林、延安一线,大军与驻守在此的高一功和李过等部汇合,闯军主力达二十万人以上,加上辅助部队和民夫,人数超过五十万。
兵马大至,闯军的士气当然十分高涨。
除了放在襄阳的白旺和七万精兵外,就只有潼关的马世曜和七千兵精锐没到,还有二三十万的杂牌军,根本无关大局。
若是在一片石的老兵们都在,李自成的信心自然就更足了。
数十万闯军满坑满谷,背倚延安和榆林,组成了一道极为坚固的防线。城池之间,有数十个寨子和过百个火路墩,还是明朝留下的边防军事工程,现在闯军充实其中,构成了一道极为坚实的防线,清军根本不得其门而入。
在真实的历史上,十二月的时候,清军多锋部在得到火炮支援兵连败顺军,李自成连战连败,阿济格为了抢功,留下姜襄围困延安,自已率主力直下西安,李自成闻警后迅速弃守潼关,带着二十万兵马从关中退走,然后经汊中绕道河南,进入湖北。
高一功和李过的二十万人,则是绕道而行,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之后才到湖北与顺军的残部汇合。
不过那对候李自成已经死了很久,闯军虽有二十余万兵马,还有高一功和李过、邾摇旗等大将,但群蛇无首,刘宗敏和田见秀已死,牛金星投降,宋献策归隐山林,当然,他们便是不死,也掌握不了大局,顺军没有主心骨,从此沦为历史的配角,虽然组成了昙花一现的忠贞营,但在战绩上却了无成绩可言,渐渐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
现在的李自成却是把所有的主力汇合在一起,阿济格前头是一条坚固的防线,想留着背后几十万大军不理直插西安,明显是再寻死路,所以在前锋战试探出顺军主力全在后,阿济格又一次暂停了下来,派使者回京,请求多求衮下令多锋进击潼关,牵扯顺军主力,乱其军心。
从军事学上来说,阿济格的决断倒没错。在对方几十万大军准备停当的提前下,硬撞上去,自己的损伤可也不会少。
清军打仗,看似威风八面,但很少有打呆仗和硬仗的时候。
向来是以诡道的多。打沈阳,骗开城门,打辽阳,骗开城门。广宁一战,买通内奸战场倒戈,大凌河一战,趁明军援兵未至突袭……
清军的统帅,从努尔哈赤时还有硬拼的记录,到皇太极为主帅时,这个大当家讲究的就是以小的代价获取更高的胜利,象多尔衮等人在锦神城下多折损了士卒,皇太极也因此而大怒,将众人的亲王爵革去,降为郡王以示惩罚。
打惯了聪明仗,清军看似强大,却也不会一头撞进敌人的强大军阵,以血搏血,以肉换肉。
但奏书一过去,回复过来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通臭骂。
德州一役过后,清军折损之巨,简直是叫多尔衮心肝都疼。他原本身体就不好,可能是有肠胃上的疾病,长年的马上生涯,可能还落下腰腿上的毛病,据后世的史书记录,三十左右他就经常犯病,豪格等政敌就经常咒骂他活不长。
原本只是一种咒骂,毕竟多尔衮年纪很轻,清之宗室除了少数人外,身体都算康强健壮,活个四五十岁总不成问题。但得到德州的战报,知道阿巳泰战死之后,多尔衮也是生生吐了好几场血。
要说他和阿巴泰有什么兄弟情谊,那当然是一点儿也没有,他们这些兄弟,除了年纪大的几个,皇太极和代善等人之外,生下来就是由各个福晋自已带着长大,彼此相见也就是揖让行礼,兄弟之间的感情还真不如外人。
多尔衮吐血的理由是因为山东这一路兵损失的太大!
不仅是声威上的损失,是真真正正失掉了一路可用来攻守平衡整个北京南方的一路兵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豪格虽然被打的节节败退,损失折将,但河南一带的战略地位远不及山东要紧,德州和临清俱失,明军可以沿黄河一线去包豪格的饺子,可以会师打多锋,更可以冒险直接来打北京!
这样大的损失之下,阿济格不仅做不出实际成绩,还在那里讲斤两,谈条件,再想到他在草原上浪荡多日,浪费战机,还得罪盟友,多尔衮恨不得飞身到陕北,亲手用刀劈了这个不成才的弟弟。
他的应对,就是严厉指旨阿济格,警告对方,再不取得对李自成的胜利,将会影响他的富娶前程!
至于阿济格会不会打不胜顺军,这件事,绝不在多尔衮的考虑之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