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路数与辫子(2 / 2)
懂路数很重要,但懂路数也很累。因此有人高呼“打死我也不做上海男人”!其实,做不做上海男人,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不做就不做,发什么誓啊?但是,做上海男人也不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因为上海男人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就能做成的。上海男人是上海文化和上海生态环境造就的产物,而上海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包括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信息文明交汇的结果。发誓“打死也不做上海男人”的男人,颇有点清末民初“打死也不剪掉辫子”的遗老遗少那般的坚定和壮烈,令人唏嘘。
当然,懂路数的上海男人,有时也会“拎不清”的。
1997年,台湾作家龙应台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啊,上海男人》,本意是赞美上海男人的。她说:“我也明白了。上海男人竟然如此可爱:他可以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自己低下,他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他可以轻声细语地和女人说话而不觉得自己少了男子气概,他可以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他可以欣赏妻子成功而不觉得自己就是失败。上海的男人不需要像黑猩猩一样砰砰捶打自己的胸膛、展露自己的毛发来证明自己男性的价值。啊,这才是真正海阔天空的男人!我们20世纪追求解放的新女性所梦寐以求的,不就是这种从英雄的迷思中解放出来的、既温柔又坦荡的男人吗?原来他们在上海。”不料,一些认为自己是有胸毛而又不给女人洗衣服的上海男人恼怒了,一个个起来反驳、指责龙女士玷污了上海男人。龙女士被骂成了“丈二尼姑”!其实,龙应台是以女权主义的观点歌颂上海男人的开化、平等和可爱,担心商业大潮对社会进步的冲击和女性解放的解构。这些“作”起来的上海男人,大概是心理深处的防御机制在作怪吧。做得,说不得。做得顺理成章,说得羞愧难当。究其原因,心里真的还没达到“坦荡”的境界——只能怪自己的胎记了。
龙女士溢美了。
可见,平时拎得清的上海男人,还需要把心里的辫子剪掉,才是正宗的路数。
2009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