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开战 2(2 / 2)
当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人们别无选择,只好使用“中国制造”的商品,可是当国际同行重视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制造”的产品纷纷被抛弃在一边,似乎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
占据市场最大份额的是日本制造的产品,达到了45%以上,是韩朝产品占有率的三倍以上,甚至超过了拥有地主之利的中国同行。仙女即使是经过一番努力,也只是超过了2月份的出货量而已,可问题是,到了8月份国内市场已经上升了40%,这种现象引起了广大人民的高度关注,同时一点儿也不笨的企业家们也发现了国内产品居于颓势或者弱势的根本原因。
中国产品在高端市场以及低端市场上都很有竞争力,这是长期以lai经过检验的事实了,但是不管是在哪个市场上,几乎都不能和两国的产品展开正常竞争,大家的产品质量相差并不多,但是在服务和技术支持比不上对手,在和其它公司产品的协作上更是有所不及。日本和韩朝的公司经过一番努力,一次就能卖出好几个公司的一系列配套产品,而国内则是你卖一个,我卖一个,个个费力,总得出货量却不大,技术服务上更是无法比拟。这种状况逼迫中国公司也进行公司之间的协调,连仙女也不得不寻找合作伙伴,高端产品公司与低端产品公司进行联合,高端市场公司也进行某种联合,组成一些利益共同体,共同对抗对手们的压力。虽然经验不够,配合也不默契,但是效果逐渐显现出来,比如9月份的市场占有率就上升到了42%,虽然实际出货量比2月份还要低一些,但总算保存了一点儿颜面。据统计,两国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6个月前的3倍,极大的刺激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要知道,他们可是紧紧压制住了中国同行,几个月来不仅没有上升,还下降了10%!
中国企业的糟糕表现,让多数国民深为不满,这种不满也一并发泄到了还在每个月进行100亿元社会救济投放的仙女身上,因为据新闻报道,仙女几个月来也没有扩大生产,仅仅维持了几个月前的生产量而已。大家对仙女等国内公司“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帮公司,平日里就会赚大家的钱,多年来养肥了他们,可还是“不中用”,日本公司真的使了把劲儿,就把他们给挤得动弹不了了,居然连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都没有,“真是失败也”!可是现在又不是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形势不容许大家有丝毫的犹豫,于是不少地区纷纷出现了“使用国货”运动。互联网上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评论建议甚至呼吁书,大家手里不是还有钱么,那就拿点儿出来吧,不是说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了么,不是说失业人数已经在递减么,不是说政府正在进行救济么,不是还有冤大头在撒银子么,那大家还怕什么,“趁着东西便宜”,赶快买吧,但是别买外国货,只许“买国货”,“少买仙女的也行”,谁让她“资助日本人”呢!从国庆节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使用国货运动”发动起来,在许多大城市渐渐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虽然政府说使用日本货“不是卖国行为”,但是社会上都说使用国货是“爱国行为”……这场运动的声势非常浩大,市场效果也非常明显,到了12月初,连仙女也获得了大丰收。资料显示,10月份国内的产品市场占有量一举达到了55%,11月份上升到了70%。10月份的市场总销售量比9月份上升了20%,国内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同比上升了57%,而同期,两国产品市场销售量不升反降,下降了6.9%;到了11月份,市场已经比国庆节前上升了30%,国内市场销售量同期上升了117%,而这相对的是两国33%的下降额,国内制造品终于达到了9个月前的市场占有率。
由于这场运动的声势太过浩大,使得一些倾向于“洋货”的中国人也不得不调整心态,因为人们到处谈论的都是怎样支持国货,周围的人使用的都是国货,在商店里,一旦提起日本或者韩朝的产品看一看,马上就会引来周围人敌视的目光,造成了许多商店里日本或者韩朝的产品根本就无人问津,“人言可畏”呀!商店老板们也大谈爱国,极力推销国货的好处,大谈国货的最新服务特色,“你是不是觉得拿着累,别着急,我们马上派人给您送过去,哦,您开车来的,那我派人给您送到车上去,以后要什么只管打个电话就行,本商店网址上的商品绝对货真价实”!由于是非常时期,店主们也不担心外国货会积压在手里,如果卖不出去,对方还得把货款返送回来,而且还会亲自把货拉回去,连运费都不用出,这样的买卖,不做也不会亏本,而且反正卖什么货挣的钱都一样多!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日本和韩朝货物出现了大量积压的现象,经济危机发生后重新生产以来首次尝到了积压的苦头。到了年底,国内市场上国货的占有率已经稳定在70%的水平,而此时,市场消费量已经比年初的二月份上升了100%,三国企业的生产形势回到了一年以前的状态,做了一次轮回!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民间运动,相关的两个国家颇多怨言,以出口为主的大公司深受其害,从十月份开始不仅没有增加销量,反而连续下滑,年底时更是仅仅到了几个月前的69%,大量的货物被积压,生产计划也不得不紧急调整,更重要的是个公司不得不制定紧急应对和修正措施。而三国的舆论界则更是打起了口水仗,不管是日本还是韩朝,都对中国的这种“民族性”的运动持批评态度,因为正是由于这种排外性的民族主义思想导致了外国产品滞销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已经走向世界的大国国民形象么”、……“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舆论无法改变市场的真正形势,但是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即使在国内,也出现了部分反思的声音,各种复杂的思想在东亚三大经济强国之间进行激烈的碰撞。商人们看重的永远是切实的利益,如果长此下去,他们将不可能保持住市场中的领先地位,更会被严重的削弱,转嫁国内经济危机于中国的目标不仅达不到,还会加重本国的危机,更会造成公司的资金困难,失去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