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战序幕(2 / 2)
宁远国王阿悉烂达干汉文名字叫做窦忠节的亲自出城十里迎接,一见到高仙芝,乌泱泱跪倒一片的人:“宁远国小王,大唐奉化王窦忠节拜见四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高中丞!”
窦忠节一国之王,在大唐的爵位也比高仙芝要高(他是王爵,高仙芝是郡公,高了好几级),但两人见面却是窦忠节向高仙芝跪拜行礼。萧去病在一旁也是觉得无比畅快,这就是大国的地位。
高仙芝亲手把他扶了起来:“奉化王不必多礼,我们边走边说,这次出征河中,宁远国能出动多少兵马?”
窦忠节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也许是常年征战的原因,身体竟然非常不错,上马的动作毫不拖泥带水。他骑马走在高仙芝旁边,道:“宁远小国,全国兵力大约有九千,留下三千守城,可以派出六千骑兵随中丞出征。”
高仙芝点点头,因为有和义公主在,宁远国与安西,甚至是长安的来往都比较频繁。对于宁远的实际情况他是了解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很好,大约几日可以随某出征?”
河中动乱以来,宁远国虽然没有受到波及,但也时时提心吊胆。看到安国,康国,史国等被大食残暴镇压,国王就死了几个,其他贵族更是死了一半。窦忠节一方面暗自庆幸自己抱对了大腿,有大唐撑腰,大食一时不敢对宁远动手;另一方面,宁远国也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大食,吐蕃,特别是石国,黄姓突骑施的或明或暗的打击,使得宁远国不得不时时保持战争状态,时时提着一颗心放不下来。
窦忠节想都没想就说道:“随时可以随中丞出征。不知道中丞第一个目标是哪里?”
高仙芝大声道:“西拔汗那国王竟然在某回安西的路上,买通马匪截杀于某,某欲率先攻取西拔汗那的呼闷城。之后再一路向东攻打萨末建(今撒马尔罕),然后一路打到安息州捕喝城(今布哈拉)。陛下收到了康国王,安国王,俱蜜王和吐火罗叶护的《请讨大食表》,十分愤怒,这次就是要某替他们赶跑大食的。”
一旁的监军太监王承恩微不可察地瘪了瘪嘴,心想,你还真敢胡说八道。这些《请讨大食表》陛下确实是早就收到了,但也没说要派兵啊。最早大唐要打后突厥,后面又是吐蕃作乱。现在后突厥被打没了,吐蕃也老实了,这才有功夫来处理河中之事,但也没说出兵河中是为他们出头啊。不过王承恩也没做声,高仙芝行军途中,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他也有参与,知道这是假消息。
“好!什么……”窦忠节愣了下,睁大了眼睛:“一直打到捕喝城去?中丞,是不是再好好考虑考虑?”
若说去打西拔汗那的呼闷城,窦忠节是一万个赞成。两边相斗几十年了,已经成了死敌。他也几次向唐朝请求出兵一起攻打西拔汗那,但一直得不到回应。这时候听到高仙芝这样说,对他来说当然是喜从天降。
然而要去打大食人重兵驻守的萨末建和捕喝城,他却是不赞同的,开什么玩笑?大食军队的战斗力他可是很清楚,因为受宗教的影响,认为死了以后就能进入天国,作起战来,一个个悍不畏死;再加上长期征战,每个士兵的军事素质都不低,并波悉林和齐亚德都是当世名将,大食军队的战斗力可不像西拔汗那那样。而且军队数量唐军也不占优啊,大食人经营河中这么多年,相当于本土作战,高仙芝相当于孤军远征。怎么看高仙芝也不像能够一路平推过去,攻克萨末建,打到捕喝城的样子啊?
高仙芝看到窦忠节露出怀疑的神色,立刻作色,他厉声喝道:“这是陛下的命令,你敢违抗?”
“不敢,不敢!”窦忠节连声答应道。但心里却在暗暗叫苦,没办法,就算明知是败也只能跟着,宁远国早就跟大唐绑在同一条战线上了。他这时候,只希望到时候高仙芝能够及早认清情况,不至于败得太惨。他宁远国的军队也能少死一些,不过怎样,能统一拔汗那总是好事!
停了一会儿,高仙芝又道:“回到渴塞城之后,你即刻派人去给呼闷城送信,叫他们国王及早出城投降,还能免全城百姓一死;如若不然,大军一到,老少不留!还有,你再派人去康国,史国,曹国等昭武九国送信,就说某率大军来到河中,只为赶跑大食,请他们不要有疑虑。”
窦忠节彻底懵了,高中丞这是要闹哪样?
PS:大战即将开始,第一波大高潮来袭。新书上传,求各种支持,推荐票,收藏。您的鼠标动一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