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三章 狂妄自大(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铁骨 !
在安毅离开新京前往广州,与林氏双妹补办中式婚礼,同时顺便考察民情的这段时间,世界局势再次有了风云激荡的变化。
苏德战争的爆发,对在中东和北非战场连遭败绩的英国人而言,无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当时丘吉尔已经从华盛顿返回英国,一边指挥对德国空袭的防御作战,一边遥控东非战事,于伦敦北郊的指挥部得到了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消息。
这条消息是首相办公室主任汤姆森从收音机里听到,丘吉尔得到报告,立即跑到收音机旁收听。因为是重大消息,第一轮播音完毕,电台又重播了一遍。
丘吉尔听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高兴地哼起了小曲儿,一副手舞足蹈的样子。
对丘吉尔来说,没有比苏德战争爆发更高兴的事了。
丘吉尔是反苏联的老手,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英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迅速尖锐起来,当时,丘吉尔从本国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坚决主张采取反对苏联的战略方针。
一九一八年,丘吉尔在议会选举中发表演说,称布尔什维克是“残暴的大猩猩”“很快就会把俄国拖回到动物形态的野蛮时期”。还说“布尔什维克理论的实质就是倒退到中世纪。”因此“战胜了世界老虎德国佬之后,不能再让大猩猩掐死我们。”他还特地向英国内阁提出了一份备忘录,建议“编制布尔什维克政府成员huā名册”以便将来不借一切代价地惩罚那些人。
在丘吉尔眼里希特勒是魔鬼斯大林同样是魔鬼。
他早就想出了魔鬼打魔鬼的好主意。一九一九年,当时身为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的丘吉尔,对劳合乔治首相说:“对苏俄的政策应当是十分简单的。把德国鼻起来并迫使他同布尔什维克斗争。”
那时的丘吉尔,处理与德国和苏俄的关系有个原则,叫做“消灭布尔什维克,同德国佬接吻。”他说到做到,亲自参与了对俄国的武装干涉。
结果,丘吉尔同德国佬接吻的美梦没有做成。希特勒一上台就举起了复仇的大棒,并且一旦羽毛丰满就向英法扑来了。这时候,丘吉尔方知,当前最危险的敌人是希特勒。因此,在当前对抗德国作战不力的情况下,丘吉尔开始采取联合美国、拉拢苏联的外交政策,不惜向斯大林暗送秋波。
这种秋波在他看来,送得很有必要很符合他“祸水东引”的战略思想,也合符他“魔鬼打魔鬼”的好主意。鹉蚌相争,渔人得利,何乐而不为呢?
巴巴罗萨计划…展开后的第二日,丘吉尔即在议会下院发表讲话。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与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它的悲剧,都已经一闪而过了。
“我眼前看到的是俄国的士兵站在祖国的边界上,捍卫着他们的祖先自古以来耕种的土地看到的是残暴的德国士兵像一群饿狼似的向他们扑去,我看到的是在这些德国士兵的背后有一小撮策划、组织这场威胁人类的大恐怖的恶棍。我们大英帝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决心消灭希特勒和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我们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一切可能的援助。
“希特勒进攻俄国,只不过是企图进攻大不列颠诸岛的前奏。毫无疑问,他希望这一切行动可以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他希望在击败苏联后,再击败集合了美利坚与不列颠两国之力的强大盟军部队,他希望用比以前更大的规模的进攻,重演他逐一击破的故偻。
“因此,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及世界各国的危难,正如俄国人为保卫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的〖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一样,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经验得来的教训吧。让我们加倍努力,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吧!”再看看美国。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尽管罗斯福政府频频派人与莫斯科方面接触,但美国主流媒体,依然对作为纳粹帮凶的苏联进行口诛笔伐。实际上,自俄国十月〖革〗命后,美苏之间的外交关系直到七年前才第一次打开,但依然有许多外交方面的冲突,两国关系极为冷淡。
三八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前年十月至去年三月苏联对芬兰的进攻,以及随后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吞并,使苏联在美国大失人心。此外,还有苏联共产国际组织,在美国军事工业总动员时依然煽动工会组织罢工,加上共产国际报刊上的反战宣传,使美国人与俄国渐行渐远,只有最同情苏联的少数〖自〗由派人士不在其内。
但苏德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六月二十六日,苏德保证爆发后的第三天,继头一天丘吉尔发布对苏援助〖言〗论后,美国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也公开表示“欢迎任何力量一起反对希特勒主义,不论这些力量来自何方”。随后,苏联于芬兰战争期间冻结的在美资产得以解冻,并且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头两个星期内,少量的货物已开始装船,从美国运往苏联。
七月一日,在得到紧急派往苏联协调对德作战事宜的美国特使霍普金斯积极回复后,罗斯福下令:“立即将大量援助物资运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但是即使他具有世界上最坚决的意志,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生产出大量武器装备来毕竟现在美军自己也缺少足够的武器装备因此只有把原来指定给英国的东西,分出少部分运给苏联,以支援苏联的作战。
苏联在美国购货,起先是现款支付,但随着战场局势的急剧恶化,苏联驻美大使开始同美国谈判某种形式的信贷。
罗斯福在七月下旬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为了排除财政上的困难,将立即作出安排,使价值达十亿美元的军需品可根据租借法办理。如苏联政府赞成,我建议这笔债款不计利息,苏联政府可于战争结束五年后开始占付欠款,并在以后的十年之内全部偿清。”斯大林同意了罗斯福的提议。随后,经过外交人员的谈判,罗斯福在八月十五日发表的一项声明中宣称:“保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对于保卫合众国是极其重要的”命令租借法督办爱德华斯退丁纽斯“根据租借法将防御性军需品转让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到了这个时候,苏联和美、英关系已经步入正轨。不过,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都担心苏联抵御不了强大的德国军队进攻,这个时候提供的援助物资依然少得可怜,仅仅通过北欧科拉半岛的摩尔曼斯克即可完成输送任务,苏联要真正大批获得美援,还必须得用战场上的胜利来做出证明。
苏联方面。
为了应对德固的进攻,斯大林于七月三日宣布成立国防委员会,由国防委员会集中掌握全部领导权力,与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展开的统一和谈决定,也是国防委员会经过讨论后做出的。该委员会最早的成员有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后来为了让两百万远东军毫无保留地作战,又加入了柳申科夫和叶戈罗夫。
国防委员会成立当天,斯大林发表了广播演说,向苏联军民发出紧急动员,提出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斯大林在演说中指出,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是关系到“苏维埃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是苏联各族人民生死存亡的问题,是苏联各族人民享受〖自〗由还是沦为奴隶的问题”号召苏联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同红军一道奋勇保卫祖国,捍卫每一寸苏联国土,为保卫苏联的城市和乡村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斯大林说,当前苏联同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不仅是两国军队之间的战争,同时也是全苏联人民反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伟大战争。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将同欧美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
七月十日,苏联统帅部改组为自高统帅部,斯大林任〖主〗席,由于远东共和国已经表示了和平意愿,为了稳定后方,斯大林给了远东共和国两个席位,因此成员除了历史上就有的莫洛托夫、铁木辛哥、布琼尼、
伏罗希洛夫、沙波什尼科夫和朱可夫外,还包括了叶戈罗夫及柳申科夫,成员九人。斯大林既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又是最高统帅部〖主〗席,成为苏联的最高统帅。
就在外交及政治活动频繁进行的时候,规模宏大的苏德战争,也激烈地进行着,而且战争越来越激烈。
战争之初,希特勒以空前未有的六百万兵力,形成四个拳头,分别从北、中、南及亚洲四个方向,迅猛地向苏联打去。从北到南,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巴库,均受到空前的压力。
苏联准备不足,仓促迎战,失利颇多。
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几乎以每天五十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自斯大林下达坚决抵抗的命令后,苏联红军迅速调整兵力,同猛烈进攻的德军顽强拼搏。这时,作战双方每天同时投入战斗的,不是几个师,几个军,几个兵团,而是几十个师,几十个兵团,丹个集团军群。
这些重兵,彼此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摔打在一起,撕咬在一起,其势若狂潮涌动,万马奔腾,雷霆万钧。双方重兵在接触之处,死拼硬打,结果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战争所到之处、硝烟滚滚,烈火熊熊,立即变为一片废墟。
在战线上,双方则互相楔入,互有突破,互有伸缩,形成关牙交错之势。然而,双方都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一个集团军溃败了,另一个或另几个集团军又蜂涌而上。这是一场拼实力拼毅力的空前厮杀。
北面一路,德国陆军元帅里特尔冯勒布的作战集群,以赫普纳第四装甲兵团为中路,屈西勒尔第十八集团军为左翼,布歇第十六集团军为右翼,在第一航空队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
勒布给第四装甲兵团的先期任务是完整地夺取陶格夫匹尔斯城外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占领陶格夫匹尔斯。
为此,曼施泰因的第五十六装甲军和莱因哈特的第四十一装甲军展开了进军赛跑。曼施泰因率第五十六装甲军甩开左右两翼,单刀直入,四天内一口气冲了三百二十公里,其第八装甲师于六月二十七日最先抵达陶格夫匹尔斯城外。
该师师长勃兰登堡让德军士兵利用缴获来的四辆苏军汽车,装扮成后撤的苏军伤兵,瞒天过海,骗过苏军守桥部队,完整地夺获了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使北方集团军群主力顺利渡过宽阔的西德维纳河,攻占了陶格夫匹尔斯城。
陶格夫匹尔斯的失守,使普斯科夫、列宁格勒一线,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军面前。
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愤怒,下令了撤消了库兹涅佐夫上将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员职务,由第八集团军司令索宾尼科夫少将接任,并任命瓦图京中将为方面军参谋长。但是,苏军新指挥机构仍无法扭转战局,德军就像潮水般继续向苏军冲来,处于被动中的苏军不仅没有还手之力,而且连招架之功都没有。
七月二日德军占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
七月五日,德军突破了苏军在拉脱维亚至俄罗斯边界的防线接着又于七月十日占领了苏军弃守的普斯科夫,打开了通往列宁格勒的大门。列宁格勒北面芬兰一侧的芬军东南、卡累利阿两个集团军,也于六月底分别在彼德罗扎沃茨克和维堡方向,对苏军北方方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列宁格勒处于德、芬两军的南北夹击之中。
临危受命的伏罗希洛夫元帅,紧急动员百万列宁格勒居民,夜以继日地围绕列宁格勒构筑了三道防线,其中最外面的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伊尔门湖西岸希姆斯克,沿卢加河一字摆开,北至卢加河出海口金吉谢普,全长约三百公里的卢加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四个步兵师和三个民兵师。考虑到北部方向芬军战斗力相对较弱,伏罗希洛夫又从北方方面军调出六个师又一个旅,加强卢加河一线的防御。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占领普斯科夫后,其主力以莱因哈特第四十一装甲军为先导,继续沿卢加至列宁格勒轴线进击:曼施泰因第五十六装甲军则向东迂回,进攻楚多沃,以求切断列宁格勒与莫斯科的联系。
苏军在卢加防线上拼死抵抗,并向孤军向东迂回的曼施泰因第五十六装甲军的侧面发动了一个强大的攻击,将其逐回。
北方集团军群受阻于卢加河畔,使希特勒七月二丰一日前拿下列宁格勒的计划为之破产。
七月十九日,希特勒发布第三十三号训令,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的霍特第三装甲兵团向北转进,切断列宁格勒至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并协助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
七月二十一日,希特勒乘专列来到普斯科夫,在车上召见了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勒布,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尽快拿下列宁格勒。